认识CPU
1.主频也叫时钟频率,单位是 MHz,用来表示CPU的运算速度。CPU的主频=外频×倍频系数。很多人认为主频就决定着 CPU的运行速度,这不仅是个片面的,而且对于服务器来讲,这个认识也出现了偏差。至今,没有一条确定的公式能够实现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两者之间的数值关系,即使是两大处理器厂家 Intel和 AMD,在这点上也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我们从 Intel 的产品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 Intel 很注重加强自身主频的发展。像其他的处理器厂家,有人曾经拿过一块 1G 的全美达来做比较,它的运行效率相当于 2 G 的 Intel处理器。
所以,CPU的主频与 CPU实际的运算能力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主频表示在 CPU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在 Intel 的处理器产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1 GHz Itanium 芯片能够表现得差不多跟 2.66 GHz Xeon/Opteron一样快,或是 1.5 GHz Itanium 2大约跟 4 GHz Xeon/Opteron一样快。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 CPU的流水线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标。
当然,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是有关的,只能说主频仅仅是 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 CPU的整体性能。
2.外频
外频是 CPU的基准频率,单位也是 MHz。CPU的外频决定着整块主板的运行速度。说白了,在台式机中,我们所说的超频,都是超 CPU的外频(当然一般情况下,CPU的倍频都是被锁住的)相信这点是很好理解的。但对于服务器 CPU来讲,超频是绝对不允许的。前面说到 CPU决定着主板的运行速度,两者是同步运行的,如果把服务器 CPU超频了,改变了外频,会产生异步运行,(台式机很多主板都支持异步运行)这样会造成整个服务器系统的不稳定。
目前的绝大部分电脑系统中外频也是内存与主板之间的同步运行的速度,在这种方式下,可以理解为 CPU的外频直接与内存相连通,实现两者间的同步运行状态。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很容易被混为一谈,下面的前端总线介绍我们谈谈两者的区别。
3.前端总线(FSB)频率 前端总线(FSB)频率(即总线频率)是直接影响 CPU与内存直接数据交换速度。有一条公式可以计算,即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位宽)/8,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比方,现在的支持 64位的至强 Nocona,前端总线是 800MHz,按照公式,它的数据传输最大带宽是 6.4GB/秒。
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的区别: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数据传输的速度,外频是 CPU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也就是说,100MHz 外频特指数字脉冲信号在每秒钟震荡一亿次;而 100MHz 前端总线指的是每秒钟 CPU可接受的数据传输量是 100MHz×64bit÷8bit/Byte=800MB/s。
其实现在“HyperTransport”构架的出现,让这种实际意义上的前端总线(FSB)频率发生了变化。之前我们知道 IA-32架构必须有三大重要的构件:内存控制器 Hub (MCH) ,I/O控制器 Hub 和 PCI Hub,像 Intel 很典型的芯片组 Intel 7501、Intel7505 芯片组,为双至强处理器量身定做的,它们所包含的 MCH为 CPU提供了频率为 533MHz 的前端总线,配合 DDR内存,前端总线带宽可达到 4.3GB/秒。但随着处理器性能不断提高同时给系统架构带来了很多问题。而“HyperTransport”构架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更有效地提高了总线带宽,比方 AMD Opteron 处理器,灵活的 HyperTransport I/O 总线体系结构让它整合了内存控制器,使处理器不通过系统总线传给芯片组而直接和内存交换数据。这样的话,前端总线(FSB)频率在 AMD Opteron 处理器就不知道从何谈起了。
4、CPU的位和字长
位:在数字电路和电脑技术中采用二进制,代码只有“0”和“1”,其中无论是 “0”或是“1”在 CPU中都是 一“位”。
字长:电脑技术中对 CPU在单位时间内(同一时间)能一次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叫字长。所以能处理字长为 8位数据的 CPU通常就叫 8位的 CPU。同理 32位的 CPU就能在单位时间内处理字长为 32位的二进制数据。字节和字长的区别:由于常用的英文字符用 8位二进制就可以表示,所以通常就将 8位称为一个字节。字长的长度是不固定的,对于不同的 CPU、字长的长度也不一样。8位的 CPU一次只能处理一个字节,而 32位的 CPU一次就能处理 4个字节,同理字长为 64位的 CPU一次可以处理 8个字节。
5.倍频系数
倍频系数是指 CPU主频与外频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在相同的外频下,倍频越高 CPU的频率也越高。但实际上,在相同外频的前提下,高倍频的 CPU本身意义并不大。这是因为 CPU与系统之间数据传输速度是有限的,一味追求高倍频而得到高主频的CPU就会出现明显的“瓶颈”效应—CPU从系统中得到数据的极限速度不能够满足CPU运算的速度。
一般除了工程样版的 Intel 的 CPU都是锁了倍频的,而 AMD之前都没有锁,现在 AMD推出了黑盒版 CPU(即不锁倍频版本,用户可以自由调节倍频,调节倍频的超频方式比调节外频稳定得多。)
6.缓存
缓存大小也是 CPU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且缓存的结构和大小对 CPU速度的影响非常大,CPU内缓存的运行频率极高,一般是和处理器同频运作,工作效率远远大于系统内存和硬盘。实际工作时,CPU往往需要重复读取同样的数据块,而缓存容量的增大,可以大幅度提升 CPU内部读取数据的命中率,而不用再到内存或者硬盘上寻找,以此提高系统性能。但是由于 CPU芯片面积和成本的因素来考虑,缓存都很小。
L1 Cache(一级缓存)是 CPU第一层高速缓存,分为数据缓存和指令缓存。内置的 L1高速缓存的容量和结构对 CPU的性能影响较大,不过高速缓冲存储器均由静态 RAM 组成,结构较复杂,在 CPU管芯面积不能太大的情况下,L1级高速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一般服务器 CPU的 L1缓存的容量通常在 32—256KB。
L2 Cache(二级缓存)是 CPU的第二层高速缓存,分内部和外部两种芯片。内部的芯片二级缓存运行速度与主频相同,而外部的二级缓存则只有主频的一半。L2高速缓存容量也会影响 CPU的性能,原则是越大越好,以前家庭用 CPU容量最大的是 512KB,现在笔记本电脑中也可以达到 2M,而服务器和工作站上用 CPU的 L2高速缓存更高,可以达到 8M 以上。
L3 Cache(三级缓存),分为两种,早期的是外置,现在的都是内置的。而它的实际作用即是,L3缓存的应用可以进一步降低内存延迟,同时提升大数据量计算时处理器的性能。降低内存延迟和提升大数据量计算能力对游戏都很有帮助。而在服务器领域增加 L3缓存在性能方面仍然有显著的提升。比方具有较大 L3缓存的配置利用物理内存会更有效,故它比较慢的磁盘 I/O 子系统可以处理更多的数据请求。具有较大 L3缓存的处理器提供更有效的文件系统缓存行为及较短消息和处理器队列长度。
其实最早的 L3缓存被应用在 AMD发布的 K6-III 处理器上,当时的 L3缓存受限于制造工艺,并没有被集成进芯片内部,而是集成在主板上。在只能够和系统总线频率同步的 L3缓存同主内存其实差不了多少。后来使用 L3缓存的是英特尔为服务器市场所推出的 Itanium 处理器。接着就是 P4EE和至强 MP。Intel 还打算推出一款 9MB L3缓存的Itanium2处理器,和以后 24MB L3缓存的双核心 Itanium2 处理器。
但基本上 L3缓存对处理器的性能提高显得不是很重要,比方配备 1MB L3缓存的 Xeon MP处理器却仍然不是 Opteron 的对手,由此可见前端总线的增加,要比缓存增加带来更有效的性能提升。
认识cpu 讲解视频
CPU性能65纳米和90纳米,单从cpu制作工艺来说,65纳米的cpu制作工艺更好些。 但是cpu的好坏,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辨别: CPU主要的性能指标有:萊垍頭條
1、主频 主频也叫时钟频率,单位是MHz,用来表示CPU的运算速度。CPU的主频=外频×倍频系数。很多人认为主频就决定着CPU的运行速度,这不仅是个片面的认识,而且对于服务器来讲,这个认识也出现了偏差。至今,没有一条确定的公式能够实现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两者之间的量值关系,即使是两大处理器厂家Intel和AMD,在这点上也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我们从Intel的产品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Intel很注重加强自身主频的发展。像其他的处理器生产厂家,有人曾经拿过一块1G的全美达来做比较,它的运行效率相当于2G的Intel处理器。 所以,CPU的主频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主频表示在CPU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在Intel的处理器产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1 GHz Itanium芯片能够表现得差不多跟2.66 GHz Xeon/Opteron一样快,或是1.5 GHz Itanium 2大约跟4 GHz Xeon/Opteron一样快。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标。 当然,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是有关的,只能说主频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能代表CPU的整体性能。垍頭條萊
2、外频 外频是CPU的基准频率,单位也是MHz。CPU的外频决定着整块主板的运行速度。说白了,在台式机中,我们所说的超频,都是超CPU的外频(当然一般情况下,CPU的倍频都是被锁住的)相信这点是很好理解的。但对于服务器CPU来讲,超频是绝对不允许的。前面说到CPU决定着主板的运行速度,两者是同步运行的,如果把服务器CPU超频了,改变了外频,会产生异步运行,(台式机很多主板都支持异步运行)这样会造成整个服务器系统的不稳定。 目前的绝大部分电脑系统中外频也是内存与主板之间的同步运行的速度,在这种方式下,可以理解为CPU的外频直接与内存相连通,实现两者间的同步运行状态。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很容易被混为一谈,下面我们在前端总线的介绍中谈谈两者的区别。 萊垍頭條
3、前端总线(FSB)频率 前端总线(FSB)频率(即总线频率)是直接影响CPU与内存直接数据交换速度。有一条公式可以计算,即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位宽)/8,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比方,现在的支持64位的至强Nocona,前端总线是800MHz,按照公式,它的数据传输最大带宽是6.4GB/秒。萊垍頭條
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的区别: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数据传输的速度,外频是CPU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也就是说,100MHz外频特指数字脉冲信号在每秒钟震荡一千万次;而100MHz前端总线指的是每秒钟CPU可接受的数据传输量是100MHz×64bit÷8bit/Byte=800MB/s。 其实现在“HyperTransport”构架的出现,让这种实际意义上的前端总线(FSB)频率发生了变化。之前我们知道IA-32架构必须有三大重要的构件:内存控制器Hub (MCH) ,I/O控制器Hub和PCI Hub,像Intel很典型的芯片组 Intel 7501、Intel7505芯片组,为双至强处理器量身定做的,它们所包含的MCH为CPU提供了频率为533MHz的前端总线,配合DDR内存,前端总线带宽可达到4.3GB/秒。但随着处理器性能不断提高同时给系统架构带来了很多问题。而“HyperTransport”构架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更有效地提高了总线带宽,比方AMD Opteron处理器,灵活的HyperTransport I/O总线体系结构让它整合了内存控制器,使处理器不通过系统总线传给芯片组而直接和内存交换数据。这样的话,前端总线(FSB)频率在AMD Opteron处理器就不知道从何谈起了。垍頭條萊
cpu型号
英特尔酷睿第四代处理器,有以下产品:
1、英特尔酷睿i3-4150
2、英特尔酷睿i3-4160
3、英特尔酷睿i3-4170
4、英特尔酷睿i3-4330
5、英特尔酷睿i3-4370
6、英特尔酷睿i5-4460
7、英特尔酷睿i5-4590
8、英特尔酷睿i5-4690
9、英特尔酷睿i5-4690K
10、英特尔酷睿i7-4770
11、英特尔酷睿i7-4770K
12、英特尔酷睿i7-4790
13、英特尔酷睿i7-4790K等产品。其中酷睿i3为双核心四线程,酷睿i5为四核心四线程,酷睿i7为四核心八线程。
认识cpu上印刷的编码
我们日常使用的PC中,CPU是最重要的硬件部分,一般分为i3,i5,i7,i9等系列,并且在细分系列的产品后缀上往往有K,H,K,Q等英文字母后缀,那这都代表什么意思呢?
i7-8700
对于一般的用户来说,我们要理解它其实很简单,i3,i5,i7,i9分别是CPU的四种规格而已,你可以理解为低端CPU,中端CPU,高端CPU,发烧级CPU,性能自然是以此排列了。
通过数字 了解性能
而CPU编号的第一位比如i3 6100、i7 6700则表示其都是第六代处理器,然后i7 8700k则表示它是第8代处理器,第二位“5”“6”“7”“8”“9”:代表处理器等级,数字越大性能等级越高;第三位“3”“5”“0”:这一位基本上就是对应核芯显卡的型号,其中“3”代表高性能处理器配HD 4600;“5”代表核芯显卡采用的是Iris 5000、5100或者Pro5200;而“0”则是HD 4600;第四位“0”“2”“8”:“0”在标准电压中代表47W,而在低电压中代表15W;“2”则是代表37W,“8”在低电压处理器中代表28W;第五位“MX”“HQ”“MQ”“U”:“MX”代表旗舰级,“HQ”支持vPro技术,“MQ”版本不支持,“U”代表超低电压以15W和28为主;x指的是extreme,是极限的意思,每一代带x的型号基本是当代最强的几个cpu。
一般台式机常用的后缀是k,带k的比不带k的频率高一些,而且可以超频,一超能超30%往上,发热也高一些。
服务器处理器
英特尔的至强E系列CPU和X系列CPU这两个服务器级别处理器系列没有严格划分的标准,一般消费者也很容易了解到这二者的区别所在,E作为至强服务器CPU的标准型号,一般用于小型服务器配置,在架构规格上较基础,主频通常较低;X作为至强服务器CPU的至尊型号,一般用于中型服务器配置,架构规格上比E增强,主频通常比E系列平均高50%左右。
怎么认识cpu
soc称为系统级芯片,是一个有专用目标的集成电路,其中包含完整系统并有嵌入软件的全部内容。目前soc更多的集成处理器(包括cpu、gpu、dsp)、存储器、基带、各种接口控制模块、各种互联总线等,其典型代表为手机芯片。
cpu是指单一的中央处理器,是一块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它的功能主要是解释计算机指令以及处理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
可以理解为soc里包涵cpu
认识cpu实验报告
一、主板坏了的症状:
1、开机风扇转但显示器没有显示,按开机键根本无法开机或没有反应
2、主板power针短接也没有任何反应,开机后BIOS显示有乱码
处理方式:
主板坏了的话,由于主板非常精密,对修理的技术要求非常高,所以,目前修主板的店铺很少,一般的电脑修理,都是采取直接换主板的方法。
二、CPU坏了的症状:CPU不太容易坏,除非供电不足或是烧掉的。
1、黑屏、开机没有报警声
2、运算数据会非常慢,而且严重的甚至无法打开电脑。
处理方式:
CPU坏了,作为普通用户来说,最简单的修理CPU,仅限于CPU针脚不小心被弯曲后重新调直而已,大部分CPU出现问题基本上都需要返厂维修。一旦cpu坏了,也只有更换。
扩展资料
电脑不能启动的原因
一、系统不承认硬盘
1、此类故障比较常见,即从硬盘无法启动,从A盘启动也无法进入C盘,使用CMOS中的自动监测功能也无法发现硬盘的存在。
3、这种故障大都出现在连接 电缆 或IDE口端口上,硬盘本身的故障率很少,可通过重新插拔硬盘电缆或者改换IDE口及电缆等进行替换试验,可很快发现故障的所在。
4、如果新接上的硬盘不承认,还有一个常见的原因就是硬盘上的主从条线,如果硬盘接在IDE的主盘位置,则硬盘必须跳为主盘状,跳线错误一般无法检测到硬盘。
二、CMOS引起的故障
1、CMOS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硬盘的正常使用,这里主要指其中的硬盘类型。好在现在的机器都支持”IDE auto detect”的功能,可自动检测硬盘的类型。当连接新的硬盘或者更换新的硬盘后都要通过此功能重新进行设置类型。
2、现在有的类型的主板可自动识别硬盘的类型。当硬盘类型错误时,有时干脆无法启动系统,有时能够启动,但会发生读写错误。比如CMOS中的硬盘类型小于实际的硬盘容量,则硬盘后面的扇区将无法读写,如果是多分区状态则个别分区将丢失。
3、目前的IDE都支持逻辑参数类型,硬盘可采用Normal、LBA、Large等。如果在一般的模式下安装了数据,而又在CMOS中改为其他的模式,则会发生硬盘的读写错误故障,因为其物理地质的映射关系已经改变,将无法读取原来的正确硬盘位置。
三、主引导程序引起的启动故障
1、硬盘的主引导扇区是硬盘中的最为敏感的一个部件,其中的主引导程序是它的一部分,此段程序主要用于检测硬盘分区的正确性,并确定活动分区,负责把引导权移交给活动分区的DOS或其他操作系统。
2、此段程序损坏将无法从硬盘引导,但从软区或光区之后可对硬盘进行读写。修复此故障的方法较为简单,使用高版本DOS的fdisk最为方便,当带参数/mbr运行时,将直接更换(重写)硬盘的主引导程序。
四、分区表错误引导的启动故障
1、分区表错误是硬盘的严重错误,不同错误的程度会造成不同的损失。如果是没有活动分区标志,则计算机无法启动。但从软区或光区引导系统后可对硬盘读写,可通过fdisk重置活动分区进行修复。
2、如果是某一分区类型错误,可造成某一分区的丢失。分区表的第四个字节为分区类型值,正常的可引导的大于32mb的基本DOS分区值为06,而扩展的DOS分区值是05。
3、如果把基本DOS分区类型改为05则无法启动系统 ,并且不能读写其中的数据。如果把06改为DOS不识别的类型如efh,则DOS认为改分区不是 DOS分区,当然无法读写。
4、很多人利用此类型值实现单个分区的加密技术,恢复原来的正确类型值即可使该分区恢复正常。分区表中还有其他数据用于纪录分区的起始或终止地址。
5、这些数据的损坏将造成该分区的混乱或丢失,一般无法进行手工恢复,唯一的方法是用备份的分区表数据重新写回,或者从其他的相同类型的并且分区状况相同的硬盘上获取分区表数据,否则将导致其他的数据永久的丢失。
6、在对主引导扇区进行操作时,可采用nu等工具软件,操作非常的方便,可直接对硬盘主引导扇区进行读写或编辑。当然也可采用debug进行操作,但操作繁琐并且具有一定的风险。
五、分区有效标志错误引起的硬盘故障
1、在硬盘主引导扇区中还存在一个重要的部分,那就是其最后的两个字节:55aah,此字为扇区的有效标志。当从硬盘,软盘或光区启动时,将检测这两个字节,如果存在则认为有硬盘存在,否则将不承认硬盘。
2、此标志时从硬盘启动将转入rom basic或提示放入软盘。从软盘启动时无法转入硬盘。此处可用于整个硬盘的加密技术。可采用debug方法进行恢复处理。
3、另外,DOS引导扇区仍有这样的标志存在,当DOS引导扇区无引导标志时,系统启动将显示为:”missing operating system”。其修复的方法可采用的主引导扇区修复方法 ,只是地址不同,更方便的方法是使用下面的DOS系统通用的修复方法。
认识cpu的教案反思
一般情况下根据鲁大师的提示cpu的温度,最高不要超过85度,最好温度控制在75度以下认为是安全的。温度超过80度以上很容易引起电脑死机或自动关机等,就属于电脑散热不良了。引起电脑温度高的问题一般是散热的问题,比如一般笔记本电脑cpu的温度都要明显高于台式电脑的cpu温度。主要是因为笔记本由于受到体积小影响。下面再来简单介绍下引起电脑cpu温度高一般与哪些因素有关。
一:环境温度
cpu温度跟环境温度有很大关系,夏天的时候会高一点的。一般CPU空闲的时候温度在50°以内,较忙时65°以内,全速工作时75°以内都是正常的,所以我们建议大家夏天环境温度过高,电脑最好不要长时间的开着,以免影响cpu的寿命;冬天由于环境温度很低,我们会发现cpu的温度一般控制在30度左右,。cpu温度过高会造成重新启动或蓝屏死机等现象。
二:cpu风扇质量与主机环境
如果cpu的散热风扇质量很差,转的很慢也会严重的影响cpu的散热,导致cpu温度很高,同时如果主机机箱风道口设计不合理,导致内部的热气不能及时排出,也会导致cpu的温度很高。所以推荐大家在购买电脑的时候,机箱和cpu风扇也要考虑下。
三:超频
电脑需要超频就需要提高cpu的工作电压,工作电压升高,肯定会引起功耗加大,发热量自然增加,一旦发热量与散热量趋于平衡,温度就不再升高了。发热量由CPU的功率决定,而功率又和电压成正比,因此要控制好温度就要控制好CPU的核心电压。但是电压过低又会不稳定,在超频幅度大的时候这对矛盾尤其明显。很多时候CPU温度根本没有达到临界值系统就蓝屏重启了,这时影响系统稳定性的罪魁就不是温度而是电压了。所以如何设置好电压在极限超频时是很重要的,设高了,散热器挺不住,设低了,CPU挺不住,所以一般编辑不推荐大家使用超频技术。
通过以上详细介绍,cpu温度多少正常呢?这个问题是跟很多因素有关的。小编建议大家在使用电脑的时候,不要太长时间使用,电脑也是需要休息的。这样cpu才不会容易出现温度高,或者损坏等情况。
认识cpu 主板 内存条
电脑的内存条接口有如下三种:DDR、DDR2、DDR3。 现在主流的电脑使用DDR3接口,DDR2都很少见。因此查看内存条接口,无需拆机查看,只使用软件查看内存条接口类型即可。 方法:
1,下载安装鲁大师、驱动精灵等软件;
2,双击运行软件,点击“硬件检测”可查看配置(显示系统、CPU、主板、内存、显卡、硬盘、显示器、光驱、声卡等详细信息);
3,其中“内存信息”即可显示为DDR、DDR2还是DDR3。
认识cpu型号接口类型
型号 8I945GM-RH
适用类型 台式机
主板架构 MicroATX
CPU插槽类型 LGA 775
支持CPU类型 支持Prescott,Pentium D,Celeron D系列处理器
前端总线频率 支持533MHz,800MHz前端总线
北桥芯片 Intel 945G
南桥芯片 Intel ICH7
支持内存类型 DDR2
是否支持双通道 支持
内存插槽数量 4 DDR2 DIMM,支持双通道DDR2 667,533
集成显卡 集成Intel GMA950显卡
板载声卡 板载8声道HD声卡
板载网卡 板载千兆网卡
硬盘接口 ATA 100,S-ATA150,S-ATA II
磁盘阵列模式 无磁盘阵列
支持显卡标准 PCI Express 16X
PCI Express插槽 1×PCI Express X16,1×PCI Express X1
PCI插槽 2×PCI
扩展接口 8*USB2.0
电源回路 3相电路
电源接口 24PIN+4PIN电源接口
认识cpu训练
语音识别需要啥GPU,只要是训练好的程序,一般CPU就可以跑了。但是,为了识别语音,一般使用深度学习的方法,也就是俗称的人工智能。为了训练机器能够识别语音,就要用神经网络进行训练,这时候GPU就登场了。
一般来说,用CPU训练数据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作为通用处理器,相比GPU来说,专业性上要差许多,所以,训练效率远远不及,如果你不着急,慢慢等,不用GPU也可以得到结果,只不过时间成本会高的惊人,模型迭代速度也会大大落后。但是作为成品,一般还是靠CPU来执行最后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