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二十年电脑cpu发展情况
感谢邀请:
对于CPU来说,可谓是电脑当中最重要的一个零部件,因为他决定了你的电脑运行速度,所以很多人买电脑的时候都会问什么样的CPU最好,性价比高!简单的理解就是:倍频越高CPU的频率就越高,换而言之,主频越高CPU的运行速度也就越快!缓存容量越大,性能也就越高!
CPU的更新速度:
第一代处理器从1971年更新为第二代处理器1974年更新速度为四年,从第二代处理器到第三代处理器1978年更新速度四年,从第三代处理器到第四代1985年更新速度七年,从第四代处理器到第五代处理器1993年更新速度为八年,1993年是奔腾系列微处理器的时代,过了十年,也是2005年开始酷睿微处理器的时代!也是我们现在经常使用的CPU!
六年前有哪些CPU?
CPU更新速度可谓是很快的,那个时间大概cpu状况如下:
低端:intel D430 Amd 3600
中端:intel E4500 AMD 4200 或5000
高端:intel E8200 AMD 9600
总结一下:
如果当时是高端的配置 ,还可以家用或办公。但是如果是低端的话,建议还是换一个CPU,当然加一个好的独立显卡,内存条,还可以再战两三年!
2. 世界cpu的发展情况
世界上第一片CPU是1971年发明的,型号是Intel生产的4004微处理器。
4004微处理器片内集成了2250个晶体管,晶体管之间的距离是10微米,能够处理4bit的数据,每秒运算6万次,运行的频率为108KHz,成本不到100美元。英特尔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戈登·摩尔将4004称之为“人类历史上最具革新性的产品之一”。
3. cpu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
制造工艺的微米是指IC内电路与电路之间的距离。制造工艺的趋势是向密集度愈高的方向发展。密度愈高的IC电路设计,意味着在同样大小面积的IC中,可以拥有密度更高、功能更复杂的电路设计。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主要是靠工艺技术的不断改进,使得器件的特征尺寸不断缩小,从而集成度不断提高,功耗降低,器件性能得到提高。芯片制造工艺在1995年以后,从0.5微米、0.35微米、0.25微米、0.18微米、0.15微米、0.13微米、90纳米、65纳米、45纳米、32纳米、22纳米、20纳米,一直发展到目前最新的7纳米(商用)。
提高处理器的制造工艺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更先进的制造工艺会在CPU内部集成更多的晶体管,使处理器实现更多的功能和更高的性能;更先进的制造工艺会使处理器的核心面积进一步减小,也就是说在相同面积的晶圆上可以制造出更多的CPU产品,直接降低了CPU的产品成本,从而最终会降低CPU的销售价格使广大消费者得利;更先进的制造工艺还会减少处理器的功耗,从而减少其发热量,解决处理器性能提升的障碍.....处理器自身的发展历史也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先进的制造工艺使CPU的性能和功能一直增强,而价格则一直下滑,也使得电脑从以前大多数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变成了现在所有人的日常消费品和生活必需品。
总体来说,更先进的制成工艺需要更久的研制时间和更高的研制技术,但是更先进的制成工艺可以更好的提高中央处理器的性能和节省处理器的生产成本,以便降低售价。
4. 电脑cpu的发展
intel处理器1年更新
一年更新一次,英特尔酷睿处理器一般都是一年更新一代的,就是没有大的性能突破,也会使用14+继续强化处理器性能。电脑CPU近几年的发展速度已经放缓了,英特尔这边只要是买了酷睿I5级别的产品,坚持5年一般,英特尔CPU差不多一年换一代的节奏
5. 我国cpu的发展现状
中国计算机发展历程 中国电子计算机的科研、生产和应用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的。
1956年,周总理亲自主持制定的《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就把计算机列为发展科学技术的重点之一,并筹建了中国第一个计算技术研究所,自此中国的计算机事业开始了自己的征程。
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决定放弃单纯追求提高运算速度的技术政策,确定了发展系列机的方针,提出联合研制小、中、大三个系列计算机的任务,以中小型机为主,着力普及和运用。
从此,中国计算机工业开始有了政策性指导,重点研究开发国际先进机型的兼容机、研制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和发展微机。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又陆续研制出256和1024位ECL高速随机存储器,后者达到国际同期的先进水平。
20世纪80年代,国际计算机行业出现了新的变化,美国IBM公司于1981年推出了个人计算机(PC),从此计算机开始进入家庭。PC机的出现得益于中央处理器的价格不断下降和速度不断提高。
我国及时把握到了这一发展趋势,在1983年2月召开的全国计算机协调工作会议上,把生产IBM PC兼容机定为发展方向,因当时没有任何设计图纸可供参考,完全靠自己进行摸索。
1983年,“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运算速度达每秒1亿次 ,这是我国高速计算机研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85年,电子工业部计算机管理局研制成功与IBM PC机兼容的长城0520CH微机;
1987和1988年,国产的286微机——长城286和国产386微机——长城386推出。 1992年国防科技大学研究出银河-II通用并行巨型机,峰值速度达每秒4亿次浮点运算(相当于每秒10亿次基本运算操作),为共享主存储器的四处理机向量机,其中央处理机是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自行设计的,总体上达到80年代中后期国际先进水平。
1997年,国防科大研制成功银河-III百亿次并行巨型计算机系统,采用可扩展分布共享存储并行处理体系结构,由130多个处理结点组成,峰值性能为每秒130亿次浮点运算,系统综合技术达到90年代中期国际先进水平。
2000年,我国自行研制成功高性能计算机“神威I”,其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具备研制高性能计算机能力的国家。
2002年,曙光公司推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龙腾”服务器,龙腾服务器采用了“龙芯-1”CPU,采用了曙光公司和中科院计算所联合研发的服务器专用主板,采用曙光LINUX操作系统,该服务器是国内第一台完全实现自有产权的产品,在国防、安全等部门将发挥重大作用。
2003年,百万亿次数据处理超级服务器曙光4000L通过国家验收,再一次刷新国产超级服务器的历史纪录,使得国产高性能产业再上新台阶。
2008年,联想集团的“深腾”系列运算速度每秒106.5万亿次,目前的神威-Ⅱ,运算速度每秒300万亿次。 可以说,我国的计算机事业目前正在探索前进的过程中迅猛发展,相信在未来将会有更加辉煌的成就。
2009年我国第一台国产千万亿次“天河一号”计算机问世,它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第二个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
截至2010年10月,在中国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的升级完成之后,已经超越美国制“美洲豹”超级计算机而跃居成为世界运行速度最快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
6. cpu的发展历史和未来趋势
随着社会和技术不断与发展,市场对产品的技术水平需求进一步的提高,MCU产品正处于技术不断突破、提高性能、降低功耗和大小的阶段中。物联网等领域的兴起,引导着MCU行业未来产品市场结构方向。
受益于物联网快速发展带来的联网节点数量增长、汽车电子的渗透率提升以及工业4.0对自动化设备的旺盛需求等各产业升级因素影响,近五年全球MCU出货数量和市场规模保持稳定增长。
7. 电脑cpu发展史
CPU的“制作工艺”指得是在生产CPU过程中,要进行加工各种电路和电子元件,精度越高,生产工艺越先进。在同样的材料中可以制造更多的电子元件,连接线也越细,提高CPU的集成度,CPU的功耗也越小。
提高处理器的制造工艺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更先进的制造工艺会在CPU内部集成更多的晶体管,使处理器实现更多的功能和更高的性能;更先进的制造工艺会使处理器的核心面积进一步减小,也就是说在相同面积的晶圆上可以制造出更多的CPU产品,直接降低了CPU的产品成本,从而最终会降低CPU的销售价格使广大消费者得利;
更先进的制造工艺还会减少处理器的功耗,从而减少其发热量,解决处理器性能提升的障碍.....处理器自身的发展历史也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先进的制造工艺使CPU的性能和功能一直增强,而价格则一直下滑,也使得电脑从以前大多数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变成了现在所有人的日常消费品和生活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