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形式
基层工会组织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基层工会委员会,一般是指企业、事业、机关有会员二十五人以上,经上级工会批准,会员代表选举产生的工会组织。
基层工会联合委员会,是指由企业、事业单位,在各自成立基层工会组织并民主选举产生本单位工会委员会的基础上,在一定的区域或行业范围内,按联合制、代表制原则,建立的区域或行业性基层工会组织。
联合基层工会委员会,一般是指两个以上单位由于各自会员人数少,不能单独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而就近按地域或行业联合建立的基层工会委员会。
2. 党的基层组织委员的设置
党支部委员,是党支部委员会成员的统称,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一般情况下,支部委员要作分工,除支部书记(必要时可设副书记)外,有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人数较多的支部,根据工作需要,还可设纪律检查委员、青年委员、统战委员、保密委员和妇女委员等。每个支部设哪些委员,依据实际情况确定。 一般设
1、党支部书记 党支部书记,党的支部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支部书记由党支部委员会选举产生,报上级党组织批准。不足10名党员的支部,一般不设支部委员会,由党员直接选举书记一名。支部书记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和支部委员会集体领导下,按照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的决议,主持和领导党支部的日常工作。1.负责召集支部委员会和支部党员大会;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传达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的决议、指示;研究安排支部工作,将支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及时提交支委会和支部大会讨论决定。2.了解掌握党员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3.检查支部的工作计划、决议的执行情况和出现的问题,按时向支部委员会、党员大会和上级党组织报告工作。4.经常与支部委员和同级行政负责人保持密切的联系,交流情况,支持他们的工作,参与协调单位内部党、政、工、团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5.组织支委会的学习,按时召开支委生活会,加强支委会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支委会的集体领导作用。支部副书记协助支部书记进行工作和做好自己分管的工作。书记不在时,由副书记主持支部的日常工作。
2、党支部组织委员 党支部组织委员,是党支部委员会成员。在上级党组织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在支部委员会的集体领导下,负责支部的组织工作。其主要职责是:了解和掌握支部的组织状况,根据需要,提出党小组的划分和调整的意见,检查和督促党小组过好组织生活;了解和掌握党员的思想状况,协助支部宣传委员、纪律检查委员对党员进行宣传教育,搜集整理党员的模范事迹,向支委会提出表扬和奖励党员的建议;负责对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培养、教育和考察,提出发展党员的意见,具体办理接收新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的手续;接转党员的组织关系,按时收缴党费等。
3、党支部宣传委员 党支部宣传委员,是党支部委员会的成员。在上级党组织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在支部委员会的集体领导下,负责支部的宣传工作。其主要职责是:了解党内外的思想情况,提出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拟定和提出学习计划和建议;组织党员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基本知识;根据上级党委指示,围绕每个时期的工作任务,开展宣传鼓动工作;协同行政和其他群众组织指导本单位群众学习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等。
4、党支部保密委员 党支部保密委员,是党支部委员会的成员。在支部委员会的集体领导下,在上级党组织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负责党支部的保密工作。主要职责是:教育党员和非党群众保守党和国家的机密,做好保密工作。
5、党支部青年委员 党支部青年委员,是党支部委员会的成员。在上级党组织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在支部委员会的集体领导下,负责党支部的青年工作。主要职责是:指导和支持共青团支部根据广大团员、青年的特点和需要开展活动;关心团干部的成长;指导团支部加强对团员和青年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指导团支部组织团员和青年努力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做好本职工作;注意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突击队作用和联系广大青年的桥梁作用。
3. 党的基层组织及设置形式
党支部是党组织的基本构成单元。
党支部的组织形式是支部党员大会和支部委员会(简称支委会)。支部党员大会决定支部的重大问题。支部委员会是党支部的领导班子,负责处理党支部的日常工作。
简介
《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五章党的基层组织,第三十条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根据工作需要和党员人数,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分别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基层委员会由党员大会或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总支部委员会和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提出委员候选人,要广泛征求党员和群众的意见。
4. 党的基层党组织设置
非领导职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六条中明确规定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
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非领导职务层次在厅局级以下设置。
而组织部组织员在组织部长领导下工作,其主要工作职责是:
(1)指导党的基层组织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制订发展党员工作计划,注意研究党员发展工作中的问题,及时总结党员发展工作经验,负责对发展对象进行考察、审查和谈话,认真把好发展新党员的质量关。
(2)指导和督促基层党组织做好对预备党员的培养、教育、考察和转正工作。
(3)检查基层党组织严格组织生活和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的情况及实际效果。
(4)调查研究党员的思想状况,协助制订党员教育计划,认真做好党员教育工作。
(5)经常了解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和党员管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组织部汇报工作并提出建议。
(6)完成部长交办的其他工作。
根据职责描述及级别可知,组织部组织员并不属于领导职务,而是非领导职务。
扩展资料:
组织员虽然不是领导职务,但发挥的作用仍然不可替代。组织员主要的作用如下:
(1)在制定和实施发展党员工作计划中的协调作用。在制定发展党员计划时,党委应要求组织员全面考察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成熟情况,指导基层党组织按照实际情况提出发展计划,并对基层上报的发展计划进行审查。
在实施发展计划过程中,组织员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上,经常分析计划实施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对发展计划进行调整的意见。
(2)在坚持党员标准和履行入党手续上的把关作用。党委应把组织员在发展党员工作中的把关情况,作为考核他们工作实绩的主要依据,不断增强组织员的政治责任心。对工作实绩突出者,要予以表彰。对不按照规定办事,工作不负责任的,要进行批评教育;经教育不改的,不能再做组织员。
5. 党的基层组织设置类型
1.党的基层组织,根据工作需要和党员人数,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分别设立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
2.超过100名,设立基层委员会:超过50名,设立总支部委员会:超过3名,不足50名的,成立党支部。其中超过7名的,设立支部委员会,不足7名的,只设书记1名,必要时设副书记1名。
3.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基层组织分以上三种。
6. 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形式有哪些
党支部的组织形式是支部党员大会和支部委员会。支部党员大会决定支部的重大问题,选举支部委员会,吸收新党员入党,通过对先进党员进行表彰和对犯错误的党员进行处分的决定,选举或撤销支部出席上级党代表大会的代表。支部委员会是党支部的基层领导班子,负责处理党支部的日常工作。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单位中的战斗堡垒,是团结人民群众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进行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
7. 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条件和形式
没有这样的规定, 党小组的划分 一般应根据党员数量、工作需要和党员分布情况来决定。为了有利于发挥党小组的作用,应尽量同行政、生产、教学组织相一致,如机关的科室、工厂的车间、学校的班级或教研室等。党小组的人数不少于3人。 如不足3人,可同党员较少、工作性质相近、联系方便的行政、生产、教学组织的党员合编在一个党小组内。
有的支部党员人数较少,党员的工作岗位比较集中,活动比较方便,也可以不划分党小组。
8. 党的基层组织设置的原则是什么
党支部的设置 正式党员3人以上,不足50人的单位,成立党的支部。 党员7人以上的党支部,设立支部委员会。
支委会选举产生,一般由3-5人组成最多7人。党员人数较多或党员工作地点较分散的情况下,将全体党员分成若干个小组,就是党小组。
人数少的支部可以不设党小组。比如一家公司只有一个支部但有好几个分部。平常大家集中学习不方便,这时就可以根据门市部设立党小组,公司本身这一块也可以设一个党小组,每个党小组人数不需要相同。
党派团体内的基层组织,在委员会之下设立支部,负责支部日常工作的成员称支部委员,召集范围仅限支部委员而不涉及其它成员的会议称支委会。支委会一般特指党支部委员会,换句话说就是党支部委员会的简称。
支部党员大会一般情况下应该每三个月召开一次。按期召开党员大会,是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具体体现,这对发扬党内民主,维护党员的民主权利,监督党支部的工作,完成党支部所负责的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支部大会 为了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发挥党员的积极性,更好地行使党员的民主权利,对党支部工作实行监督,党支部大会每三个月召开一次。 召开支部大会应选择党员比较集中的时候进行,所属党员都应当参加会议。
9. 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形式包括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大力加强企业、农村、机关、学校、医院、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选优配强党组织带头人,把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10. 什么是党组织设置形式
党的基本原则:
1,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2,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3,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4,必须坚持马列主义、 党的组织设置: 党的组织由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三部分组成。 党的基本原则资料依据: 《党章》总纲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党的组织设置内容介绍: 党的组织由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三部分组成。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既有各自的组织形式和职责任务,又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党组织设置主要是指党的组织机构设置。
11. 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形式是什么
(1)推动发展的作用。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离开发展,实现民富国强、促进社会和谐、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坚持党的先进性都无从谈起。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始终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充分体现党的先进性,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靠保证。基层党组织要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2)服务群众的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能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衡量基层党组织是否具有先进性的根本标尺。基层党组织要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重要职责,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情绪、反映群众诉求、关心群众疾苦。适应新形势对服务群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构建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要组织广大党员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积极探索和总结推广党员服务群众的好做法、好经验。如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推广的“党员承诺制”,不少地方探索实行的“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党员责任区”、“党员志愿者”等做法,有力地调动了党员服务群众的积极性。要进一步总结完善这些做法,并使之制度化,为党员服务群众提供科学有效的组织和制度保证。
(3)凝聚人心的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全体人民最广泛地团结起来,把各方面力量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来,共同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对各级党组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基层党组织承担着团结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的重要职责,要切实发挥好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和凝聚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来。改革开放以来,基层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显示出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在新的形势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的作用,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使基层党组织成为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坚强战斗堡垒,切实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
(4)促进和谐的作用。在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许多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往往汇集在基层,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切实承担起化解矛盾的责任、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做好化解矛盾的工作。要深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以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重点,运用沟通协调、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让群众全面了解国情、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了解本地区本部门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部署,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自觉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切实理顺群众情绪,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都要当作大事来对待,凡是群众提出的意见都要真心实意地去听取。加强对矛盾纠纷的排查和分析工作,及早发现可能发生的各种矛盾,及时妥善地采取措施,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