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pu指令地址
cpu有x86系列和arm系列。x86系列指令集和arm系列指令集。如下:
CPU内部用来指导运算和优化的硬程序我们称之为“指令集”,它是CPU能够直接识别的最底层指令,分为复杂指令集和精简指令集两种。复杂指令集是通过设置一些功能复杂的指令,把一些原来由软件实现的、常用的功能改用硬件的指令系统实现,以此来提高计算机的执行速度,英特尔著名的X86架构就是典型的复杂指令集产物。在计算机刚诞生,部件昂贵、主频低、运行速度慢的年代,这能极大提升处理效率,但随着复杂指令集的日趋庞杂,这种结构越来越庞大,通用性、运行速度开始变差,于是另一种思路驱动的精简指令集就诞生了。
精简指令集的思路是通过简化计算机指令功能,使指令的平均执行周期减少,把较复杂的功能用一段子程序来实现,从而提高计算机的工作主频,同时大量使用通用寄存器来提高子程序执行的速度,ARM公司(中文名称:安谋)ARM架构和Imagination Technologies公司的MIPS架构都属于这一体系。
目前流行的移动处理器中,几乎全部采用的都是ARM架构,这种精简指令集架构带来了四大优势:一是体积小、功耗低、成本低、性能强;二是大量使用寄存器且大多数数据操作都在寄存器中完成,指令执行速度更快;三是寻址方式灵活简单,执行效率高;四是指令长度固定,可通过多流水线方式提高处理效率。
ARM架构也分ARMv6、ARMv7、ARMv8等多代。基于ARMv6指令集设计出来的内核是ARM11,它被广泛用于早年的智能机上,尤其在诺基亚的塞班系统手机中特别常见。ARMv7则是新智能机时代使用最多的架构,我们熟知的Cortex-A7/A8/A9/A15内核都是这一架构的产物。ARMv8指令集发布于2011年11月,它在ARM历史上第一次支持了64位指令集,构成了苹果2013年能首发64位处理器A9的核心基础。而如今我们常见的手机自主/非自主处理器架构都基于arm指令集(除了少数的Intel核心手机为X86指令集)。
2. cpu地址码
你好像问错题目了。
应该是CPU的IPC怎么查看。CPU是没有IP地址的,但是有IPC。
CPU性能=IPC(CPU每一时钟周期内所执行的指令多少)乘频率(MHz时钟速度)。
最终等价于整个CPU上所有的CPU每秒可以执行的指令数之和,IPC不是固定值,IPC甚至没有一个公认的对比标准,这是个特定场合下基于统计得到的值。
3. cpu操作指令
计算机每执行一条指令都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即取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
取指令的任务是:根据程序计数器PC中的值从程序存储器读出现行指令,送到指令寄存器。
分析指令阶段的任务是:将指令寄存器中的指令操作码取出后进行译码,分析其指令性质。如指令要求操作数,则寻找操作数地址。
计算机执行程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逐条指令地重复上述操作过程,直至遇到停机指令可循环等待指令。
4. 在cpu执行指令的地址
程序执行的过程:
1、写好一个程序,经过编译、链接后会生成一个可执行文件,在linux平台下是ELF(Executable Linkable Format)格式的,windows平台下是PE(Portable Executable)格式的。
2、然后你执行这个可执行文件,这个可执行文件里面的代码段、数据段和BSS段会被加载到PC或者某设备的内存中。代码段里放的就是指令,所以内存里的指令是通过执行某可执行文件加载到内存里的。
3、CPU会从代码段的起始地址,调用第一条指令,开始执行。如果没有遇到跳转指令就顺序执行:假设代码段起始地址是0x100,那么就是先执行0x100这个地址里的指令,然后再执行0x104、0x108地址里的指令。如果遇到跳转指令,就跳转到相应地址,取指令,继续执行。如此往复,完成了整个程序的运行。
4、有些指令,比如add rD,rA,rB。需要去rA和rB寄存器里取值。rA和rB寄存器里的值来自哪里?来自内存里的数据段、BSS段或者栈里或者堆里。说白了,程序就是靠执行一条条执行运行起来的,而指令执行所需的数据放在数据段、BSS段、栈或者堆里。
5、数据加载到数据寄存器的过程:CPU先去数据cache里找这个数据,如果找到了就直接从数据cache加载到数据寄存器里,如果找不到的话就只能再去内存里找。然后就是cache把刚才找到的这个数据缓存起来。
6、另外,CPU读数据的时候,cache的工作很简单,就是缓存。如果是写数据的话,cache就分为write though和wirte back两种不同的工作方式了。此外,CPU发出的地址都是逻辑地址,必须经过MMU模块把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才能正确访问内存。
7、注意,CPU执行指令的时候,也是从指令寄存器里取指令的,并不是直接跑到内存里去取指令,因为这样太慢了。指令加载到指令寄存器的过程和加载数据是类似的。
5. CPU 指令
CPU从存储器或高速缓冲存储器中取出指令,放入指令寄存器,并对指令译码。
它把指令分解成一系列的微操作,然后发出各种控制命令,执行微操作系列,从而完成一条指令的执行。指令是计算机规定执行操作的类型和操作数的基本命令。指令是由一个字节或者多个字节组成,其中包括操作码字段、一个或多个有关操作数地址的字段以及一些表征机器状态的状态字以及特征码。有的指令中也直接包含操作数本身。6. cpu地址是什么
主板里安装cpu处理器的位置,也有拿这个来比喻在公司里处于很重要位置的职位。
7. cpu命令
CPU是计算机的运算和控制核心。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组和内部总线等部件组成。
运算器:用于对数据运行运算
算术逻辑单元(ALU):负责处理数据
累加寄存器(AC):为ALU提供一个工作区
数据缓冲寄存器(DR):作为CPU和内存、外部设备之间数据传送的中转站和操作速度上的缓冲。
状态条件寄存器(PSW):存放当前指令运行结果的各种状态信息。控制信息。
控制器:控制整个CPU工作,使计算机运行过程自己主动化
指令寄存器(IR):CPU运行指令时,先从DR中把指令送入IR暂存。然后指令译码器依据IR的内容产生各种微指令。
程序计数器(PC):具有寄存信息和计数的功能。
每读一条指令装入IR,然后PC+1
地址寄存器(AR):AR保存当前CPU所訪问的内存单元的地址,知道内存的读/写完毕。
指令译码器(ID):ID对指令中的操作码字段进行分析解释,也就是来识别指令规定的操作。识别后向操作控制器发出详细的控制信号,控制各部件工作,以完毕所需的功能。
寄存器组:
专用寄存器:运算器和控制器中的寄存器是专用寄存器。其作用是固定的。
通用寄存器(GPR):參加ALU运算的操作数通常来自GPR。运算结果也送回GPR。
可由程序猿规定其用途。
内部总线:
通过内部总线将CPU内部的全部结构单元内部相连。就如铁轨一样,火车必须行驶在铁轨上。
8. CPU指令地址错异常处理实现
外部中断就是由外部设备产生的, 比如说可编程计时器或者某些特定端口. 内部中断就是int指令。 在保护模式下可以重写中断向量表,处理起来就没什么太大区别了
9. 在cpu中用于跟踪指令地址
8086 有14个16位寄存器,这14个寄存器按其用途可分为(1)通用寄存器、(2)指令指针、(3)标志寄存器和(4)段寄存器等4类。
(1)通用寄存器有8个, 又可以分成2组,一组是数据寄存器(4个),另一组是指针寄存器及变址寄存器(4个).
数据寄存器分为:
AH&AL=AX(accumulator):累加寄存器,常用于运算;在乘除等指令中指定用来存放操作数,另外,所有的I/O指令都使用这一寄存器与外界设备传送数据.
BH&BL=BX(base):基址寄存器,常用于地址索引;
CH&CL=CX(count):计数寄存器,常用于计数;常用于保存计算值,如在移位指令,循环(loop)和串处理指令中用作隐含的计数器.
DH&DL=DX(data):数据寄存器,常用于数据传递。
他们的特点是,这4个16位的寄存器可以分为高8位: AH, BH, CH, DH.以及低八位:AL,BL,CL,DL。这2组8位寄存器可以分别寻址,并单独使用。
另一组是指针寄存器和变址寄存器,包括:
SP(Stack Pointer):堆栈指针,与SS配合使用,可指向目前的堆栈位置;
BP(Base Pointer):基址指针寄存器,可用作SS的一个相对基址位置;
SI(Source Index):源变址寄存器可用来存放相对于DS段之源变址指针;
DI(Destination Index):目的变址寄存器,可用来存放相对于 ES 段之目的变址指针。
这4个16位寄存器只能按16位进行存取操作,主要用来形成操作数的地址,用于堆栈操作和变址运算中计算操作数的有效地址。
(2) 指令指针IP(Instruction Pointer)
指令指针IP是一个16位专用寄存器,它指向当前需要取出的指令字节,当BIU从内存中取出一个指令字节后,IP就自动加1,指向下一个指令字节。注意,IP指向的是指令地址的段内地址偏移量,又称偏移地址(Offset Address)或有效地址(EA,Effective Address)。
(3)标志寄存器FR(Flag Register)
8086有一个18位的标志寄存器FR,在FR中有意义的有9位,其中6位是状态位,3位是控制位。
OF: 溢出标志位OF用于反映有符号数加减运算所得结果是否溢出。如果运算结果超过当前运算位数所能表示的范围,则称为溢出,OF的值被置为1,否则,OF的值被清为0。
DF:方向标志DF位用来决定在串操作指令执行时有关指针寄存器发生调整的方向。
IF:中断允许标志IF位用来决定CPU是否响应CPU外部的可屏蔽中断发出的中断请求。但不管该标志为何值,CPU都必须响应CPU外部的不可屏蔽中断所发出的中断请求,以及CPU内部产生的中断请求。具体规定如下:
(1)、当IF=1时,CPU可以响应CPU外部的可屏蔽中断发出的中断请求;
(2)、当IF=0时,CPU不响应CPU外部的可屏蔽中断发出的中断请求。
TF:跟踪标志TF。该标志可用于程序调试。TF标志没有专门的指令来设置或清楚。
(1)如果TF=1,则CPU处于单步执行指令的工作方式,此时每执行完一条指令,就显示CPU内各个寄存器的当前值及CPU将要执行的下一条指令。
(2)如果TF=0,则处于连续工作模式。
SF:符号标志SF用来反映运算结果的符号位,它与运算结果的最高位相同。在微机系统中,有符号数采用补码表示法,所以,SF也就反映运算结果的正负号。运算结果为正数时,SF的值为0,否则其值为1。
ZF: 零标志ZF用来反映运算结果是否为0。如果运算结果为0,则其值为1,否则其值为0。在判断运算结果是否为0时,可使用此标志位。
AF:下列情况下,辅助进位标志AF的值被置为1,否则其值为0:
(1)、在字操作时,发生低字节向高字节进位或借位时;
(2)、在字节操作时,发生低4位向高4位进位或借位时。
PF:奇偶标志PF用于反映运算结果中“1”的个数的奇偶性。如果“1”的个数为偶数,则PF的值为1,否则其值为0。
CF:进位标志CF主要用来反映运算是否产生进位或借位。如果运算结果的最高位产生了一个进位或借位,那么,其值为1,否则其值为0。)
4)段寄存器(Segment Register)
为了运用所有的内存空间,8086设定了四个段寄存器,专门用来保存段地址:
CS(Code Segment):代码段寄存器;
DS(Data Segment):数据段寄存器;
SS(Stack Segment):堆栈段寄存器;
ES(Extra Segment):附加段寄存器。
当一个程序要执行时,就要决定程序代码、数据和堆栈各要用到内存的哪些位置,通过设定段寄存器 CS,DS,SS 来指向这些起始位置。通常是将DS固定,而根据需要修改CS。所以,程序可以在可寻址空间小于64K的情况下被写成任意大小。 所以,程序和其数据组合起来的大小,限制在DS 所指的64K内,这就是COM文件不得大于64K的原因。8086以内存做为战场,用寄存器做为军事基地,以加速工作
10. cpu的地址
地址总线宽度决定了CPU可以访问的物理地址空间, 简单地说就是CPU到底能够使用多大容量的内存。 16位的微机我们就不用说了,但是对于386以上的微机系统,地址线的宽度为32位,最多可以直接访问4096 MB(4GB)的物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