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部往来账务如何核算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公司及其分公司之间的内部往来款项,不按业务内容记账,比如有些与正常经营业务无关的款项计入应收或应付款项;无法查清的应收、应付款项余额对冲;没有实质意义的重复记账等等,既虚增了资产,又增加了会计核算难度。
通过建立内部往来款项的账务处理模式,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一、核算目的。
1.公司及其分公司或者分公司之间经济联系比较密切,业务发生比较频繁,内容容易混乱,科目容易不清,若是单独核算,定期核对,就会反映清楚,利于对账,创造一个良好的公司内部经营管理环境。 2.在汇总编制会计报表时,从会计主体出发,将一个以公司为会计主体的,连同各个分公司的内部往来业务全部予以对冲,便于公司根据不同往来款项的性质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更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财务状况。
二、核算内容。 1.设置“内部往来”一级科目,借方反映公司与分公司或者分公司之间应收、预付、其他应收及转销的款项;贷方反映应付、预收、其他应付及转销的款项;借方余额反映应收内部单位款项,贷方余额反映应付内部单位款项。
对“内部往来”科目的设置,一方面要考虑内部汇总会计报表的方便,另一方面还应考虑各公司对外的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 一般情况下,可在“内部往来”一级科目下,按款项性质分别设置“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往来款”三个二级明细科目。
销售货物、提供劳务的款项记入“应收账款”;购买货物、接受劳务的款项记入“应付账款”;其他款项记入“其他往来款”。在二级明细科目下再按公司和分公司分别设置三级明细科目。
由于设置三级明细科目,期末各公司内部往来款余额需从“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往来款”三个二级明细科目中的相关数字进行加总才能取得,因此,其核对工作量仍较大。公司一般都具有掌握与控制分公司资金的管理职能,公司可以规定各分公司之间的内部往来都要通过公司进行转账核算。
这样,既有利于公司掌握与控制各分公可内部往来款情况,防止各分公司之间非正常的资金往来,又省却了和分公司之间往来款余额的核对工作,只要公司核对其与各分公司的往来款余额即可。如此,各分公司在“内部往来”科目下,只要设置“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往来款”三个二级明细科目即可。
期末,对“内部往来”科目余额,用于汇总会计报表的公司和各分公司的会计报表,在资产负债表增设“内部往来”项目填列。为方便汇总,可将“内部往来”项目统一设置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或负债方,反向余额以“一”号表示,则汇总会计报表时会自动抵销。
公司和分公司各自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对“内部往来”科目余额,则应按款项性质分别还原。其中:“应收账款”明细余额为借方的,填列在资产负债表的“应收账款”项目;“应付账款”明细余额为贷方的,填列在资产负债表的“应付账款”项目;“应收账款”明细余额为贷方的,填列在“预收账款”项目;“应付账款”明细余额为借方的,填列在“预付账款”项目;“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与“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明细余额的处理雷同;“其他往来款”包括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其他往来款”明细余额为借方的,填列在资产负债表的“其他应收款”项目,“其他往来款”明细余额为贷方的,填列在“其他应付款”项目。
2.增添“内部往来转账凭证”,应由公司财会部门设计并印制,内容主要应包括收方公司名称、付方公司名称、转账日期、内容摘要、金额(大、小写)、经办人员签章等。“内部往来转账凭证”应分为两联(收方联、付方联)和三联(收方联、付方联、总公司)两种。
两联适用于各分公司与公司之间的内部转账,三联的适用于各分公司之间的内部转账。两联的“内部往来转账凭证”一般由应收款方公司填制,并加盖财务专用章,然后连同相关的发票或收据,交由应付款方公司确认并加盖财务专用章后,各以一联记账。
三联的“内部往来转账凭证”还应送公司经审核并盖章后,三方各以一联记账。 这样既能保证内部往来款项内容与金额的一致,又能做到各方记账依据的统一,保证各方往来款账目相符。
同时还做到了总公司与各分公司的“内部往来”余额一致,其关键是要保证每笔对应的“内部往来”账目金额统一并同时人账。即使因工作不慎造成对应的往来款余额不符,其差异数的核对查找也相对容易。
三、核算原则。 将往来款项归纳为四种类型的业务:1.发生应付而未付的业务时,借记存款类科目,贷记内部往来一总公司。
实际支付货币资金时,借记内部往来一总公司,贷记存款类科目内部往来一总公司。 2.发生应收而未收的商业汇票,如提供劳务、结算工程款等,借记内部往来一总公司,贷记其他业务收入。
实际收到货币资金时,借记存款类科目,贷记内部往来一总公司。 3.发生预付业务时,如各种预付款,代垫款、借出款等一般应在支付货币资金后,由本单位随时填制内部往来转账凭证,借记内部往来一总公司,贷记存款类科目。
收到货币资金或转销时,借记存款类科目,贷记内部往来一总公司。 4.发生预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