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辐射是怎么产生的
一.计算机网络的脆弱性编辑
互联网是对全世界都开放的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都可以在网上方便地传输和获取各种信息,互联网这种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国际性的特点就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提出了挑战。互联网的不安全性主要有以下几项:
1)网络的开放性
网络的技术是全开放的,使得网络所面临的攻击来自多方面。或是来自物理传输线路的攻击,或是来自对网络通信协议的攻击,以及对计算机软件、硬件的漏洞实施攻击。
2)网络的国际性
意味着对网络的攻击不仅是来自于本地网络的用户,还可以是互联网上其他国家的黑客,所以,网络的安全面临着国际化的挑战。
3)网络的自由性
大多数的网络对用户的使用没有技术上的约束,用户可以自由的上网,发布和获取各类信息。
二网络系统的脆弱性
计算机网络本身存在一些固有的弱点(脆弱性),非授权用户利用这些脆弱性可对网络系统进行非法访问,这种非法访问会使系统内数据的完整性受到威胁,也可能使信息遭到破坏而不能继续使用,更为严重的是有价值的信息被窃取而不留任何痕迹。
网络系统的脆弱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操作系统的脆弱性
网络操作系统体系结构本身就是不安全的,具体表现为:
·动态联接。为了系统集成和系统扩充的需要,操作系统采用动态联接结构,系统的服务和I/O操作都可以补丁方式进行升级和动态联接。这种方式虽然为厂商和用户提供了方便,但同时也为黑客提供了入侵的方便(漏洞),这种动态联接也是计算机病毒产生的温床。
·创建进程。操作系统可以创建进程,而且这些进程可在远程节点上被创建与激活,更加严重的是被创建的进程又可以继续创建其他进程。这样,若黑客在远程将“间谍”程序以补丁方式附在合法用户,特别是超级用户上,就能摆脱系统进程与作业监视程序的检测。
·空口令和RPC。操作系统为维护方便而预留的无口令入口和提供的远程过程调用(RPC)服务都是黑客进入系统的通道。
·超级用户。操作系统的另一个安全漏洞就是存在超级用户,如果入侵者得到了超级用户口令,整个系统将完全受控于入侵者。
2.计算机系统本身的脆弱性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故障可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严重时系统会停止工作。系统的硬件故障通常有硬件故障、电源故障、芯片主板故障、驱动器故障等;系统的软件故障通常有操作系统故障、应用软件故障和驱动程序故障等。
3.电磁泄漏
计算机网络中的网络端口、传输线路和各种处理机都有可能因屏蔽不严或未屏蔽而造成电磁信息辐射,从而造成有用信息甚至机密信息泄漏。
4.数据的可访问性
进入系统的用户可方便地复制系统数据而不留任何痕迹;网络用户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访问系统中的所有数据,并可将其复制、删除或破坏掉。
5.通信系统和通信协议的弱点
网络系统的通信线路面对各种威胁显得非常脆弱,非法用户可对线路进行物理破坏、搭线窃听、通过未保护的外部线路访问系统内部信息等。通信协议TCP/IP及FTP、E-mail、NFS、WWW等应用协议都存在安全漏洞,如FTP的匿名服务浪费系
统资源;E-mail中潜伏着电子炸弹、病毒等威胁互联网安全;WWW中使用的通用网关接口(CGI)程序、Java
Applet程序和SSI等都可能成为黑客的工具;黑客可采用Sock、TCP预测或远程访问直接扫描等攻击防火墙。
6.数据库系统的脆弱性
由于数据集库管理系统对数据库的管理是建立在分级管理的概念上,因此,DBMS的安全必须与操作系统的安全配套,这无疑是一个先天的不足之处。黑客通过探访工具可强行登录或越权使用数据库数据,可能会带来巨大损失;数据加密往往与DBMS的功能发生冲突或影响数据库的运行效率。由于服务器/浏览器(B/S)结构中的应用程序直接对数据库进行操作,所以,使用B/S结构的网络应用程序的某些缺陷可能威胁数据库的安全。
国际通用的数据库如Oracle、sql server、mysql、db2存在大量的安全漏洞,以Oracle为例,仅CVE公布的数据库漏洞就有2000多个,同时我们在使用数据库的时候,存在补丁未升级、权限提升、缓冲区溢出等问题,数据库安全也由于这些存在的漏洞让安全部门越来越重视。
7.网络存储介质的脆弱
各种存储器中存储大量的信息,这些存储介质很容易被盗窃或损坏,造成信息的丢失;存储器中的信息也很容易被复制而不留痕迹。
此外,网络系统的脆弱性还表现为保密的困难性、介质的剩磁效应和信息的聚生性等。
电脑的辐射是什么辐射
CT和电脑相比较,CT辐射大。
CT是影像检查设备,CT就是靠X射线进行工作的从而获得图像的,没有辐射就没法完成任务。而电脑只是显示器,而且是以前使用的CRT显示器有微量的辐射,现在常用的液晶显示器几乎无辐射。所以说,CT的辐射要比电脑大的多。
电脑辐射是怎么产生的原理
汤斯敦钨金手链 采用最好钨金,并且钨金含量在85.7%,这是一个业界的黄金比例。钨金手链 有抗疲劳、防辐射功效。佩戴手链前后经机器测量人'体体温要明显不同,因为这样促进了血液循环,有效防辐射。
汤斯敦独创设计符合人'体工学:佩戴非常舒适。外形也漂亮。
电脑辐射是怎么产生的视频
我的研究方向是工业X射线检测,就结合工业X射线产生和成像原理进行简单的介绍。
1、X射线介绍
X射线也称为伦琴射线,是由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Wilhelm Röntgen)于1895年11月在进行阴极射线的研究时发现的。
X射线本质上是与微波、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等一样的电磁波,电磁波是由光子组成的,由公式可知光子的能量与其波长成反比:
式中,h是普朗克常量,c是光在真空中的速度,λ是光子的波长,ν是光子的频率。X射线对应的波长范围分布在几皮米到几纳米,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因此工业上常用X射线检测物体的内部结构。下图为X射线在电磁波谱中的分布范围:
X射线除了具有所有电磁波的共性之外,还具有一些特有的性质:
物理效应:(1)穿透作用;(2)电离作用;(3)荧光作用;(4)热作用;(5)干涉、衍射、反射、折射作用。
化学效应:(1)感光作用;(2)着色作用
生物效应。
2、X射线产生原理
X射线的产生有三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第一,能够产生自由电子的电子发射器;
第二,能够使自由电子加速运动的电场;
第三,能够使高速移动的电子瞬间减速的靶物质。
根据上述三个条件,人们发明了能够产生X射线的X射线管,射线管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X射线管主要由产生自由电子的电子枪和阳极靶组成。电子枪主要由阴极灯丝组成,阴极灯丝在通电之后可以产生自由电子,自由电子通过电子枪中的聚焦极聚焦并经过电子枪的阳极进行加速形成聚集的电子束;阳极靶由熔点高、热传导性好的金属物质组成,起到瞬间减速高速移动的电子的作用。在X射线管工作时,电子枪和阳极靶之间加以高电压形成强电场,电子枪产生的电子束在强电场的作用下向阳极靶加速运动。高速运动的电子在到达阳极靶时,与阳极靶材料原子发生作用并产生电磁辐射。
加速电子与阳极重金属作用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是电子与外层轨道电子相互作用导致外层轨道电子获得能量升到较高的能量轨道后又迅速回到原来的位置,这一过程会将加速电子的动能大部分转变成内能并产生少量红外线。
第二种是电子与内层轨道电子发生相互作用,当这种相互作用导致内层轨道电子离开了它的轨道,会形成内层的电子空穴。这种空穴被外层轨道电子跃迁填补时将会产生X射线,这种形式产生的X射线的能量等于跃迁所发生的两个电子轨道之间的能量差,所以这种X射线包含了重金属原子内部的结构信息,是一种特征X射线。
第三种是加速电子和原子核的相互作用,当加速电子经过重金属的原子核旁边时这会减速并改变其运动方向,因为电子减速减少的动能将转化为X射线,这种形式产生的射线被称为轫致辐射(Bremsstrahlung)。由于电子的速度可以从0到真空管电压所对应的电子速度之间连续变化,因此轫致辐射产生的能谱与特征X射线不同,具有从零到入射能量的连续能谱。
一般来说,工业X射线源产生的X射线能谱有可以认为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加速电子与内层轨道电子的相互作用产生的离散的特征X射线能谱,另一部分是轫致辐射产生的连续能谱。一个典型的工业X射线能谱如图所示:
3、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X射线在穿过物体时与物体会发生多种过程复杂的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会导致射线强度的衰减。也正是由于射线发生了衰减,衰减了的X射线会携带物体内部的有关信息。X射线与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一部分X射线直接穿过物体,这部分射线称为透射X射线;在剩余的X射线中,一部分X射线与物体的原子核发生直接碰撞,这部分X射线的能量被转化成热能使物体的温度升高;另一部分X射线与组成物体物质的原子中的轨道电子发生碰撞并将能量传给轨道电子,轨道电子发生逃逸而转化成光电子,产生俄歇电子或荧光X射线;最后一部分X射线与轨道电子发生非弹性碰撞而导致X射线方向发生偏离,从而发生散射作用。
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及电子对效应是X射线与物质发生的主要相互作用:
1)光电效应
当射线进入被测物体时,光子将与原子中的轨道电子发生碰撞,将其能量全部传递给轨道电子,轨道电子在获得能量之后,会摆脱原子核对自己的束缚,变成自由的光电子,而入射光子在与轨道电子相互作用后完全消失,这种现象就是光电效应。光电效应只有在入射光子能量大于原子核与轨道电子的结合能时才会发生,否则不会发生。由于轨道电子变为自由电子,使得电子层中产生空位,将导致原子不稳定,所以外层电子会跃迁到空位,使原子恢复稳定状态。跃迁时会发射荧光辐射,这是光电效应的一个重要特征。下图为光电效应示意图:
2)康普顿效应
康普顿效应也称为康普顿散射,指的是入射光子与原子外层电子发生撞击,入射光子的部分能量传递给了外层电子,外层电子获得能量后从原来的轨道飞出,同时,入射光子由于能量的减少,成为散射光子,偏离入射方向,经过散射的射线和入射的射线波长不相等。如下图所示,hγ和hγ’分别表示入射光子和散射光子的能量,θ表示入射光子与散射光子之间的夹角,称为散射角,φ表示入射光子与反冲光子之间的夹角,称为反冲角。
3)电子对效应
当高能量的光子穿过物体时,将会与原子核发生相互作用,光子的能量会全部释放,转换为正、负电子对,这种相互作用的过程称为电子对效应。产生的电子对会在不同方向飞出,方向由入射光子的能量决定。电子对效应的发生概率与物质原子序数和光子能量有关,在高原子序数、高光子能量的情况下,是一种重要的相互作用。下图简明地表示了三种基本作用在不同条件下的优势区域和重要性。
在常用的X射线能量范围内,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这三种物理效应基本都会发生。对于不同的被检物质和X射线能量,上述三种效应的发生概率不同。
4、X射线成像原理
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问号?我们产生了X射线后要干什么呢?
当然是根据X射线的特征,以及其强大的穿透能力进行成像啦!
X射线在穿过物体时,与物体之间产生吸收和散射作用,这导致X射线强度衰减,这是X射线成像的重要基础。实验表明,X射线穿过物质的厚度越厚,其强度衰减率越高。某一波长的X射线穿过物体时的衰减规律满足比尔定律:
I为射线穿过物体经过衰减后的强度,I0为射线的入射强度,μ为该物体在该波长X射线照射下的线性衰减系数,t为物体的厚度。一般来说,X射线的衰减是物质对射线的吸收与散射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上式中衰减系数μ被认为是吸收系数与散射系数的和。在X射线的实际衰减过程中,射线因吸收而导致的衰减占主要部分,远大于散射所导致的衰减,因此常将因射线散射而导致的衰减忽略。
当一定强度的X射线透射物质时,射线的波长保持不变,当X射线穿过高密度或厚度较大的物体时,X射线强度衰减较大;穿透低密度或较薄的物体时,相同强度的X射线的衰减较小。因此,在一次曝光中,一定强度的X射线穿过不同物质,或者相同物质不同厚度时,会得到亮度明暗差别较大的图像。
当射线束穿过被检测物体时,如果在物体的某个区域存在缺陷,或者在射线透照方向上存在结构差异,就会造成物体对射线的衰减产生差异,通过探测器采集到的图像就可以分析出被测物内部的缺陷和结构差异。
上图为射线检测的基本原理图,入射X射线的强度为I0,穿过厚度为T的被测物体,被测物内部有厚度为ΔT的缺陷,被测物体的线性衰减系数为μ,射线穿过没有缺陷和有缺陷区域的一次射线强度分别为ID和ID',没有缺陷和有缺陷区域的散射射线强度为IS和IS',没有缺陷和有缺陷区域的总透射强度为I和I’。
总透射强度可由一次射线强度和散射射线强度组合表示:
实际中ΔT远小于T,因此可认为IS和IS'相等,所以可得:
对于一次射线,根据比尔定律可以得出:
由于式μΔT表示的值很小,根据泰勒公式近似:
缺陷的衰减系数记为μ’,经过进一步推导(过程略去)可得:
ΔI/I表示的是物体的对比度,表示了射线成像的基本原理,即得出了缺陷和本体之间的对比度关系。由上式可以看出,射线检测缺陷的能力,与射线的能量、在射线透照方向上缺陷的尺寸、射线散射等相关。检测原理是根据物体不同部位对射线衰减的差异,通过探测器采集到这种差异信号,并将其转换为数字图像,然后从图像中提取出物体的内部结构、质量状态等重要信息,然后对其分析处理。
5、X射线图像采集系统
X射线数字射线成像(Digital Radiograph, DR)和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Industrial Computed Tomography, ICT)是工业无损检测领域中的两个重要技术分支。DR检测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的一种实时的X射线数字成像技术。相对于现今仍然普遍应用的射线胶片照相,DR检测最大的优点就是实时性强,可以在线实时地对生产工件结构介质不连续性、结构形态以及介质物理密度等质量缺陷进行无损检测,因此在快速无损检测领域里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ICT技术是一种融合了射线光电子学、信息科学、微电子学、精密机械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知识的高新技术。它以X射线扫描、探测器采集的数字投影序列为基础,重建扫描区域内被检试件横截面的射线衰减系数分布映射图像。
DR
DR系统一般由射线源、待测物、探测器、图像工作站等几部分构成。目前在工程实际中应用的探测器主要分为两种:图像增强器和非晶硅探测器。图像增强器首先通过射线转化屏将X射线光子转换为可见光,然后通过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相机将可见光转化为视频信号,可在监视器上实时显示,也可通过A/D采集卡转化为数字信号输入到计算机显示和处理。非晶硅探测器采用大规模集成技术,集成了一个大面积非晶硅传感器阵列和碘化铯闪烁体,可以直接将X光子转化为电子,并最终通过数模转换器(ADC)转变成为数字信号。
X射线数字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兵器、核能、汽车等领域产品和系统的无损检测、无损评估以及逆求,检测对象包括导弹、火箭发动机、核废料、电路板、发动机叶片、汽车发动机气缸、轮胎轮毂等,在工程质量监督和产品质量保证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逐渐成为发展现代化国防科技和众多高科技产业的一种基础技术。
电路板检测:
焊缝检测:
CT检测
X射线CT是国内研究最为广泛的CT成像方法之一,CT图像重建方法是CT基础研究的核心。CT图像重建的任务是由CT数据重建被测物体的CT图像。
锥束CT是指基于面阵列探测器的CT成像方法,其中锥束指X射线源焦点与面阵列探测器所形成惟形射线束。与传统基于维线阵列探测器的扇束CT相比,锥束CT每次可以获得一幅二维图像,具有射线利用率高和各向分辨率相同等优点。
当我们获取了一定数量的投影数据后,便可以根据不同扫描方式下的不同CT重建算法,重建出待测物体的断层图像。
典型CT断层图像:
电脑是什么辐射
电脑的辐射,一般情况下只存在电磁辐射。
电脑整机的辐射指标从高到低的排列如下:
CRT显示器(背面辐射最大)
无线网卡
无线键盘鼠标及其适配器
电源模块DC-DC转换电路及1、2级EMI电路
主板供电模块MOSFET部分
各部风扇
LCD显示器驱动电路
其中除了基本已经绝种的CRT显示器和无线网卡,其余本分的辐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些辐射已经被金属机箱的法拉第笼效应屏蔽在机箱内了。
电脑的辐射是从哪里产生的
电磁波的波长越长,频率就越小。超长波的波长为100,000米~10,000米,频率3~30千赫,相比其它电磁波的波长,的确是非常长了。可见光(波长400-770nm)一般来说是无害的.而波长小于440nm,频率高,能量大,对人体的危害就十分大了,如紫外线、y射线就属于这一类,它们常能使人生癌症;波长大于770nm,就是红外线、无线电波和你说的超长波之类,频率小,能量低,对人体的伤害比不上紫外线、y射线,(事实上我也未听说过有人在超长波中受伤害的,而红外线和波长接近它的微波可能会引起灼伤) 电脑是低辐射电器频率大概200KHZ左右吧.由波长*频率=波速 电磁波的波速等于光速,即为3*10^8m/s,是一个定值,所以波长和频率成反比。可计算出电脑辐射波长大约1500m属于比较长的了 当然日积月累也不利于身体健康 微波炉的频率比较高,400KHZ.所以呢.要使用微波炉就的离5米以外,才是对人安全的这是题外话 另外,建议每天可服用一定量的维生素C,或者多吃些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如辣椒、柿子椒、香椿、菜花、菠菜、蒜苗、雪里蕻、甘蓝、小白菜、水罗卜、红罗卜、甘薯等;多食用新鲜水果如柑橘、枣、草莓、山楂等。注意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如西红柿、瘦肉、动物肝脏、豆芽等;通过这些饮食措施,对加强防御功能是有益的,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积极预防和减轻电磁辐射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1、如果不得不长时间使用电脑,应注意及时洗脸。 2、使用电脑应保持端正的姿势,人与电脑屏幕的距离最好保持在70CM以上。 3、电脑后部及两侧的电磁辐射强度不亚于屏幕的强度,要最好保持在120CM以上。 4、液晶显示器对人体伤害较小
电脑辐射的来源
随频率变大而不断变大。
一般来说,频率越高,强度越大,能量越大。
电脑辐射主要就是指电磁辐射,电磁辐射通常以热效应,非热效应和刺激对机体产生生物作用。
其实凡是用电的日常家用设备都会产生电磁辐射,对人体有无危害,最重要的是要看辐射能量的大小。根据国际辐射 防护协会和国际劳工组织的规定,电磁场的安全强度是 0.11-0.3微特拉(这是24小时接触计算机时的电磁场安全限),低于此强度对人体没有危 害。
电脑产生的是什么辐射
回答是显示器背面,摆放位置很重要。尽量别让屏幕的背面朝着有人的地方,因为电脑辐射最强的是背面,其次为左右两侧,屏幕的正面反而辐射最弱。以能看清楚字为准,至少也要50厘米到75厘米的距离,这样可以减少电磁辐射的伤害。注意室内通风:科学研究证实,电脑的荧屏能产生一种叫溴化二苯并呋喃的致癌物质。所以,放置电脑的房间最好能安装换气扇,倘若没有,上网时尤其要注意通风。
电脑辐射是怎么产生的呢
1、电脑的辐射不大。以前的CRT显示器背面辐射较大,现在都用液晶显示器,辐射几乎可以忽略了。
2、很多人不懂得“辐射”一词的含义,从而产生很不必要的疑虑。在物理中,“辐射”指电磁波和微观粒子射线,而这个定义太宽泛了,以至于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的可见光、(电视、收音机、手机的)无线电波、红外线(热物体辐射)都划归在辐射定义中,可是这些所谓的“辐射”显然是没有什么太大的生物杀伤力的。
3、真正对生物体有危害的辐射是“高能辐射”,这包含:紫外线、X射线、γ射线、放射性核物质(比如铀、镭等)发出的高能粒子射线,如:α射线(高能氦核)、β射线(高能电子),当然,高能物理实验使用的高级粒子加速器中的射线,癌症治疗中使用的γ刀之类,也属于此列。
4、现在的电脑设备,除了CRT显示器(以前古老的那种很大很厚的显示器)可以产生微弱的X射线之外,其他的计算机设备都只会产生微波级的低能量无线电辐射,而且这个微波与微波炉产生的微波的相比,能量小得可以忽略,更加上金属材质的机箱可以阻挡绝大多数辐射能量。现在你可以想一下,电脑辐射能对人体产生多大的危害了。
电脑辐射百度百科
台式的显示器后面的辐射是最大的,其次是两侧,正面是最少的,笔记本市的也是后面辐射大,键盘上方的也有,下面是我找的资料,不知道你有没有用处。
观点一:
这是一份来自BTV《科教观察》对笔记本电脑辐射、台式电脑主机辐射、显示器辐射及其他外围设备辐射值大小的测试。希望对想了解电脑各配件辐射到底有多少的朋友提供些参考。
CRT 显示器辐射测试。显示屏前紧贴着是1.00μT(注:辐射在0.4μT以上属于较强辐射,对人体有伤害),显示屏侧面紧贴着0.55μT!显示屏中央,距离屏幕0.03米,辐射还有0.55μT,难道这CRT显示器真的像我们想象的辐射那么大?它的安全距离到底是多少?测试结果发现距离0.2米时,显示屏前面的辐射就衰减到了0.18μT,由此看来CRT显示器只要保持0.2米的距离就可以放心使用了。
电脑CRT显示器是不是和CRT电视一样后面辐射较大呢?经测试后发现并不大。
有人喜欢用防辐射的屏保,那它管用吗?经过测试表明,加上屏保辐射只有10%的减少,看来屏保作用并不大。
减少LCD及CRT显示器辐射的有效方法LCD液晶显示器辐射测试。显示屏前0.05米0.11μT,开机瞬间0.12μT,关机0.11μT,显示屏侧面0.05米0.12μT,看来液晶显示器还真是挺让人放心的。
台式电脑主机辐射测试。前面0.17μT,但主机操作面板中央辐射略强,距离0.03米,0.26μT;主机侧面0.29μT,机箱左侧面中央,距离 0.03米,0.23μT。后面0.46μT,但我们一般离主机后面都有一定距离,所以影响不大。还有开机瞬间、待机状态都是0.17μT。另外还要说说的是台式电脑电源接线如果在接通状态下的辐射是0.47μT,所以再使用台式电脑时也要保持距离。
低音炮音箱辐射测试。操作面板中央,距离 0.03米,0.63μT;音箱右侧面中央,距离0.03米,5.68μT;辐射可是不小,那它的安全距离是多少呢?经过仔细测试发现,当距离0.4米时,它的辐射就减小到0.17μT。所以低音炮音箱辐射严重,使用时至少要保持半米的距离。
普通鼠标辐射:0.1μT。普通键盘辐射:0.11μT。无线鼠标辐射:鼠标上方0.53μT。无线键盘辐射:键盘上方 0.96μT。
无线路由器辐射:路由器上方 0.15μT。
打印机辐射:0.11μT。
数码相机电源适配器辐射:0.11μT
MP4电源适配器辐射:0.16μT
笔记本电脑辐射测试。显示屏前0.1米0.13μT,显示屏前0.3米0.10μT,显示屏侧面0.3米0.13μT,键盘上方0.19μT,电源适配器0.22μT。测试结果显示笔记本键盘辐射稍强,电源适配器最大。
电脑辐射测试结论:LCD液晶显示屏的辐射很小,CRT显示器略大一些,但都在安全范围; 主机后面、侧面辐射较大,强烈建议不要为了散热方便,敞开机箱使用; 低音炮音箱辐射严重,使用时至少保持半米距离; 笔记本辐射集中在键盘上方,使用笔记本时应与电源适配器保持远一点的距离; 普通键盘、鼠标,以及无线网关、打印机、数码相机和MP4电源辐射都不大,可放心使用。但无线键盘、无线鼠标辐射较大。
观点二:
据医学报告指出每天使用计算机4-6小时,三年后得到癌症的机率比正常人多26%。中午睡觉时要记得关计算机! 你是否常觉得头重重的或记忆力帅退呢? 趴着睡觉的时候要记的把计算机关机,不只是把屏幕关掉而已,因为只把屏幕关掉是无法杜绝辐射线的,而且我们都是趴着睡,头直接对着计算机,哪天得了老人痴呆症或脑瘤就来不及了!辐射线真的很可怕的!! 小心啊,健康重于一切!
很具体 偶就搬运下了。。希望有帮助 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