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笔记本电脑散热器
可以选择给液压油箱打吊针,简单的做法就是在油箱上面做一个支架,然后在上面放上一个水桶,不断往下面滴水。
这是比较廉价的做法,还可以在侧面装一台风扇,点滴加上风扇。
基本不怎么花钱啦!
自己做笔记本散热器
笔记本散热器由于种类不同有不同的使用方法。
笔记本的散热器有多种形式,现就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两种形式外置散热器进行介绍。
1.吹风式,吹风式散热器一般做成散热垫形式,由于笔记本电脑一般采用风冷的进气口在底部,所以散热垫风扇吹气方向朝上,原理是加快空气对流和弥补笔记本和桌面之间空间狭窄进气不畅的现象。
先将散热垫支撑脚支起,将笔记本放在散热垫上,将散热垫USB供电线插入笔记本USB口,笔记本开机散热垫即运行。
2.抽吸式,抽吸式采用安装在笔记本出气口散热格栅处,通过向外抽取笔记本散热道内的热空气促进循环来散热,散热效率一般高于散热垫形式。
首先将散热器放到笔记本出气口处,根据散热器说明书步骤,将散热器固定在笔记本上,然后将电源连接线插上,并连接笔记本USB口或排插(由于抽吸式散热器采用涡轮式风扇功率较大一般提供电源供电和USB供电两种方式)。
建议发热量比较高的老款笔记本采用两种方式同时进行散热,一般情况下可以降低笔记本20~30摄氏度的温度。
笔记本电脑自制散热器
1,制做风扇喷雾器,首先,要准备好一些用来制作风扇喷雾器的原料和配件。 1.主要结构:该简易电动喷雾器主要由电动机、叶轮、输液管、喷嘴等
2,主要结构有电动机,风扇叶,输液管,喷嘴等等。一般使用交流式的电动机,功率不用太大,约25~60瓦左右即可。
3,用的输液管最好是选择由聚乙烯为材料的塑料管,这是因为聚乙烯的输液管它具有耐高温、耐低温的功能。
4,准备好之后,用喷嘴链接到风扇叶上面,然后将风扇叶连接在我们的电动机上面,这是最重要的,要注意电线的连接。
5,这时候采用输液管,然后用一个容器装满水,将他们连接在一起,作为的水雾来源。
6,在用三角接头将管子连接到的喷嘴上,这时候将容器的位置高于喷嘴位置,利用虹吸原理就可以自行喷水,打开电机,自制风扇喷雾器就可以使用了。
自己制作笔记本散热器
用尺量一下出风口散热片高度以及宽度,需要购买的材料,相同高度的纯铜散热片,另外需要(倍能事达导热胶 导热硅脂 强粘性硅胶STARS-922 )这种东西,专门用来粘散热片的,导热系数导热系数>0.671W/m.k,耐热200度,扯断强度1.5MPA。下面动手拆除散热器,把散热片搞掉,用钳子啥的都行,然后用这胶水把新散热片粘上去装回去就搞定。
制作笔记本散热器
风扇原带的是一种特殊的润滑脂——理基脂(俗称:不干黄油),如加缝纫机油。可以将风扇轴心位置处的那个商标贴揭开,见一扇轴(轴承)。如果不见扇轴,就是不能加油脂的那种电扇(俗称:无油轴承)。加油后,效果一般,润滑时间保持不长,因为缝纫机油净度高,机油标号小,所以在轴承中存留时间断。想彻底解决问题,最好是按如下步骤操作:
1,将理基脂挤入风扇轴承中!
2,没有理基脂用黄油代替也不错!
3,没有黄油用奶油代替也将就!
4,没有奶油就用缝纫机油代替!
5,没有缝纫机油用香油代替也可!
6,没有香油用豆油代替也可!
7,没有豆油就用菜籽油代替!
8,没有菜籽油就别用酱油代替了!
diy笔记本电脑散热器怎么安装
一般的我们家用的电脑都是采用酷睿的处理器,这个CPU的散热器是比较好安装的。只需要把这个CPU的散热器,它的卡扣和底座安装完毕以后,拧上4颗螺丝就可以安装成功。
像笔记本上面的散热器就稍微有一点点难。因为它安装的过程中需要对准对角的螺丝孔。而且这种螺丝都是比较小的,非常考验眼力劲。
DIY笔记本散热
方法很多:
一、最简单的就是用小木棍(比如筷子)将笔记本底部架空,旁边放一个电扇吹(风向应顺着CPU散热方向);
二、散热效果最好的就是用水。同样要将笔记本架空,然后用比较结实的塑料袋装一袋水放在笔记本下面,等水热了再换水;
三、如果是在空调房,只要将空调温度打低一点就行啦!没有空调,把笔记本放在装冰的盒子上也行。总之,从原理上说,要想散热快,要么降低散热介质的温度,要么加快散热介质的流动速度。
diy笔记本电脑散热器多少钱
显卡 rtx2060 2500元(支持光线追踪)
cpu R5 3600 1400元
主板:B450 600元
m.2 固态硬盘500G 600元
+4T机械硬盘 600元
主机箱配风扇+电源600w 500元
内存条8G两条,500元
键鼠100元
diy笔记本电脑散热器图片
完全可以,前提是你不担心无法保修。
清理前必须完全断电(包括电池),然后依次用螺丝刀取下后盖板,小心的取下已经固定的风扇(注意不要把风扇的电线弄断了)用抹布擦拭,在清理电脑内部时千万注意不要用湿抹布以及大力擦拭,因为会损坏内部电路,最好是用电吹风把灰尘吹掉然后用镊子把那些吹不掉的纤维轻轻拿掉,清理完毕时按顺序依次安装回去。
以上所有过程都不要使用蛮力,且最好不要接触水,如果没有基本的DIY动手能力建议不要随便拆开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