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程设置方案
美国高中的课程设置主要分为:
常规课程
,AP课程
和荣誉(Honor)课程
。一. 高中的常规课程大概可以分为7类,包括:
1. 英语(语言艺术学科)
此类传统的英语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词汇量、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具体课程包括英国文学、美国文学等。建议每年都选修英语课程。
2. 数学
典型的数学课程包括代数、几何、三角几何和微积分等。建议尽早修这些基础数学课程,为高中阶段的高级数学和科学课程做好准备。大多数大学都要求学生在高中阶段修3年数学,更好的大学甚至会要求高中4年都修数学课程。
3. 科学
一般来说,大学希望学生在高中阶段修至少3年实验室科学课程,建议将生物、物理或者化学、地球或者空间科学各安排两个学期。更好的大学会要求学生4年都修科学课程,在前面基础科学课的基础上建议加上两个学期的化学或者物理(如果之前没有修的话)、高级物理、高级化学、高级生物。
4. 社会科学
学习文化和历史方面的课程可以帮助理解本土和世界时事政治。建议选修:美国历史(两学期)、美国政府(一学期)、世界历史或世界地理(一学期),另外建议再花一个学期修社会科学类的其他课程。
5. 外国语
大学会认为选修外语课程的学生有提高自己学识的意愿,许多大学要求学生至少连续两年选修同一门外语,有的学校甚至要求更多。
6. 艺术
研究表明,选修艺术课程的学生通常在学校和标准考试当中的成绩都较好。许多大学都要求或者建议有一两个学期选修艺术课程,包括:工作室艺术、音乐、舞蹈或者戏剧。
二.AP课程
AP课程(Advanced Placement)是大学先修课,即在高中修读大学一年级课程,由大学理事会主办全国统一的考试,在全美2万多所高中有60%的学校提供AP课程。包括哈佛、耶鲁等著名大学在内,已有22个国家3000多所大学承认AP课程。
AP课程通常由教学丰富的教师,根据CEEB制定的教学大纲予以教授,其难度相当于美国大学的基础课程,如果AP课程考试成绩好,有可能直接申请大学学分,这是参加AP课程一个最直接的好处。AP 考试的成绩使用5分制,考生可以获得1,2,3,或者5分。一般三分或三分以上的成绩可以在大学换取学分,但也有很多特殊的例子,某些名牌大学接受的标准在4分以上或者5分,有些大学不接受AP成绩。
AP课程的优势:
增加GPA成绩:平均每门AP课程成绩可增加GPA分值0.1分。而GPA恰恰是美国一流大学录取学生时的第一考虑要素,是整个高中段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体现。
学生学习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的最好证明:在美国,能参加AP课程的学生本身已经是优秀学生的体现,其具有充分的学习能力。由于学生在AP课程的选择过程中,必须考虑未来大学的专业方向,因此使得一流大学从学生所选择的课程中能充分判断和确信学生是否具有未来专业发展方向的充分准备和成功把握。
是美国一流名校确信学生敢于挑战学术难度、明确学术发展方向的最重要指标:由于AP课程是美国大学大一的内容,较之中学内容,难度增加很大。因此一流大学能够从学生在中学期间是否选修AP、选修多少门当中,判断学生挑战困难的信心和能力。
可换大学学分,以便提前大学毕业或在大学学习更多自己感兴趣的其他专业和课程:美国和加拿大90%以上的学院和全部的大学接受AP考试并授予大学学分。如果在中学完成一定数目的AP课程学分,意味着可以提前一到两年毕业。在美国,获取一个名校的大学学分约需要1000美元,而一门AP课程约可抵三到六个大学学分。所以中国学生所学的任何一门AP课程都有可能到美国后被转成三到六个学分,即3000到6000美元。
AP考试于每年3月前报名,5月考试,6月底之前考生就可以收到成绩单。
三.荣誉课程
荣誉课程是美国特有的区别于标准课程的一种课程形式。相对于普通课程,荣誉课程的量并不一定更多,其主要区别在于课程程度更深和学习节奏更快。荣誉课程强调的是批判和独立的思考。为鼓励课堂参与度,荣誉课程一般安排更小的师生比例。美国的高中大多都设有荣誉课程。但有时同样一门普通课,如果对个别学生来说难度较高,那么对这门普通课程对于这些个别学生来说也可以算成是荣誉课程。当然,这些要由教务长根据学生前一学期的平均绩点(GPA)来提前安排决定。所以荣誉课程是介于普通课程和AP课程之间的。GPA可以高于一般标准来计算。比如,一般难度课程成绩等级A的平均绩点相当于4.25;较难的课程成绩等级A的平均绩点则相当于4.50。
换言之,美国高中荣誉课程是指钻研大学学术性的学习,而非以“应试”为目的,所以不是每所高中都有,这是与AP课程最大的区别。同时,荣誉课程一般是由教授挑选有天赋的学生进行授课,通常是小班教育。荣誉课程的多少是反映师资力量大小的客观依据。
选择荣誉课程学生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有很强的主动性。在学业以外,荣誉课程项目鼓励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俱乐部、合作教育、研究、出国留学以及文化活动等。
荣誉课程项目有其特别的进入要求和竞争标准,通常选修荣誉课程的要求包括以下几点:
1.新生需要向教师和学生事务办公室咨询,征询是否合适将荣誉课程列入本人的学习计划。
2.允许选修荣誉课程的学生必须达到一定的分数标准才能选修同一学科相应的荣誉课程,如果希望选修的学科没有非荣誉课程可以选择的情况例外。
3.AP课程成绩达到一定标准可以选修同一学科的荣誉课程。
4.符合修读荣誉课程水平,而起初修读了非荣誉课程的学生,在取得老师推荐信和教导主任的许可下,在第一个学期允许转入相应的荣誉课程班。
授课方式
美国中学没有统一的教材,各科教材由学校和任课老师选定。美国课堂大都以师生讨论为主;小班授课,一般学生人数不超过20人;课下作业以小组协作项目/独立课题研究为主,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高中课程设置方案模板
各个地区的情况是不同的各个市也不同,我说一下我的高中课程安排吧,【我是大一的】但愿能帮到你。
高一语数外学必修一到必修4,个别地区数学必修二高二才学【青岛】,高二学必修5学完学选修,会发很多书,但是不全学【我学理】。史地生政物理化学是一年学两本,分为必修1,2生物是先学必修3,必修2【遗传与变异】有点难高二学。然后高二就全是选修了。文科高二我就不知道了。高一会发完所有的必修课本。语数外必修都有5本。其余的除了生物是3本,别的都是2本好像。。。我就记得这些了。。。最新高中课程方案
2021贵州高考科目、各科分数,供大家参考。
一、2021贵州高考科目
贵州高考实行“3 +文综”和“3 +理综”的考试科目设置。
文史类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文科综合(含政治、历史、地理)、外语;
理工类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理科综合(含物理、化学、生物)、外语。
二、2021贵州高考各科分数
语文分值150分,数学(文、理)分值150分,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分值各300分。
英语分值150分。其中,英语笔试分值120分;听力考试分值30分。英语听力考试在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二级)听力部分中进行,若考生参加两次听力考试,以考生最高成绩记入高考英语科目成绩。
其他外语语种考试(含听力)按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规定执行,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其中,笔试考试分值120分;听力考试分值30分。
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范文
要学9门课,到高一学期结束再分文理。文理分科一般是在高一进入高二阶段进行的。虽然实行文理分科,但是不管文、理科都包括语文、数学和英语,所分的科目为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必修科:语文、数学、英语文科综合:政治、历史、地理、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与设计理论、艺术鉴赏理科综合: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软件应用、技术与设计实践、体育鉴赏但现行的制度要求文理科在高二会考前仍进行九门科目。但目前这在很多学校只是象征性地保留,也更多只为了应付会考或上级的检查。实际的教学上老师也不太重视,而大部分的学生也轻视这些科目。而在会考或其它的检查之后学校就直接将这些科目从课程表上删除。文科、理科数学上也有所区别。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文理分科制度将逐渐被取消。
高中国家课程设置方案
综合高中是高中阶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互相渗透的一种教育模式,学制为四年;课程设置主要是普通高中文化课和职业教育的专业知识及技能课。
四年学业修满,成绩合格,可获取普通高中毕业证书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
其主要特点是按专业大类招生,文化课采用普高教材,允许一年或两年后分流到职业中专,学生实习在寒暑假完成。
学生在学校组织下可参加省普通高中或综合高中会考,成绩合格者发给普通高中或综合高中会考证书,毕业生可报考高等职业院校或普通高校,也可由毕业学校择优推荐,双向选择,自主就业。
高中课程实施方案
有不少高中教师能同时胜任两个学科的教学。在特殊的情况下,学校会根据教师的特长,安排高中教师担任两个学科的教学,但这样的情况会导致教师的工作量非常大,有时会影响教学的效果。所以只要人员足够充足,学校是一般不会安排高中老师教两个科目。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是的,从2021年开始江西正式使用新教材,2021届的高一新生使用的就是新课程新教材
高中课程设置方案怎么写
教案中的教学目标看似只有三两句话,但有效教学目标的拟定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有效的教学目标应该指向学生的学习结果,目标的表述应能反映学习结果的类型和层次,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相对应,并且应该是可测量的。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合理性能够体现教师备课的精细化程度。教研员在检查教师的教案时,应从目标的表达形式、目标的有效性、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关系三个角度来评价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科学合理。
从教学目标的表达方式了解教师对课改的理解与落实情况
教学目标的表达形式虽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目前大家普遍认同的是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学中的“行为动词+名词”的表述方式,后世很多学者不断继承和发扬这种理论学说,提出了更多指向学科特点的行为动词,为广大教师科学拟定教学目标提供了便利条件。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教师拟定教学目标就应该有所依循,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恰当地选取行为动词,拟定具有引领性的教学目标,真正发挥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的行为导向作用。
教学目标往往只是简明的几句话,其表达形式却能够充分体现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情况。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2018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首次凝练提出各学科核心素养,并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制定出了质量标准内容,对三维目标进行了新的阐述。新时期教学目标的拟定需要聚焦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只有切实领会新课改精神,并形成与时俱进的具体表述,才能更有效地落实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因此,从教学目标这一环节可以了解教师对课程改革精神的领会程度,掌握教师对课改培训内容的理解与转化情况,找准教学管理和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及当下着力点。
从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检视教风与学风
在审视教案的过程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教师要么照抄教参或教辅中关于教学目标的现成表述,缺少必要的分解细化与甄别筛选,要么随意为之,凑上几个条目了事,至于与后续教学内容有何联系、对实际教学有何引领,则似乎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这种拟定教学目标的方式不仅失去了其原初意义,还反映出部分教师从教治学的态度不够严谨。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为例,一位教师拟定的教学目标是:“1.在诵读的基础上,感悟词人的情感,品味语言之美。2.体会景、史、情的交融,品鉴技巧之美。”这样的教学目标空泛而无具体内容,也可以用
教育部高中课程设置方案
课标是国家事权,是“教学大法”,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考试评价、管理督导的依据,新时代新课标的修订正在进行中。
新修订的课程方案主要变化:基于核心素养目标,从注重学科逻辑到更多关注生活逻辑。之前基础教育之所以强调学科中心、知识中心,其根本原因在于课程标准和教材呈现的方式、体系是基于学科逻辑,而不是打破学科逻辑,从学生成长和现实生活需求的角度重组各类知识。
此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反复强调要在兼顾学科逻辑的情况下更多地关注生活逻辑。什么是生活逻辑?就是学生的成长面临什么样的真实的环境,真实的需要是什么。要基于学生成长这一主线,而不是基于学科本身的发展来设计的课程。此时,就要处理好理论和现实的关系问题。一方面要教给学生更多的间接经验和知识概念,另一方面也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做到有所兼顾。还有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一方面要按照分科的思路组织课程内容,另一方面也要强调课程的综合,按照生活逻辑将知识组织起来。
新义务教育阶段课标标准科学定位,要处理好以下关系:
一是通适性与差异性的关系。要以通适性为主,确保课程内容对全国绝大多数适龄学生都普遍适用,打好共同基础,同时也兼顾地区差异,为各地因地制宜留有余地。
二是经典性与时代性的关系。要注重经典,进一步精选课程内容,选择有时代价值的经典内容;同时关注经济社会发展最新进展,与时俱进地更新内容。
三是全面性与个性化的关系。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明确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同时,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要严格控制必修容量和难度,为学校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发展留有空间。
四是规范性与灵活性的关系。要注重定标准、立规矩,明确学业质量标准,使教学和考试评价有据可依;还要关注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化,鼓励教师教学实践创新。
新课标的修订,其创新意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注重培养创新人格。育人目标上,要注重从小培养学生的开放、灵活、自信、专注、合作等良好品质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是引导变革教学方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教学,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想象力。
三是用评价引导创新。课标要加强对考试评价的指导,摒弃简单、一刀切的做法,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
新课标的修订在实践育人上要求更实:
一是明确实践育人具体要求。各学科要进一步明确实践的主题、内容、时间、评价等方面要求,形成刚性约束。比如科学类课程要明确必做实验项目和评价方式,道德与法治课标要明确社会实践内容及时间安排等。
二是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指导。要指导教师将学与做结合起来,克服只学不做的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项目实践、动手操作、经历体验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特别是要在劳动实践中增进与劳动人民的感情。
基础教育十五年,是一个系统。学校育人必须贯通起来,系统设计,整体规划。当前,一些方面反映,幼小衔接不畅的问题比较突出,初高中之间也有部分脱节,各学科之间还有交叉重复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深入研究,在课标修订时着手解决这些问题。
新课标修订在坚持九年一体化设计的同时,注重前后左右的衔接贯通。
一是幼小衔接。要科学评估学前教育结束后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发展水平,合理设计小学低年级课程,内容坡度要减缓,学习方式要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
二是小初衔接。根据小学到初中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合理安排各学科内容,科学设计深度和难度,体现连续性和进阶性。
三是初高中衔接。结合高中学习和学生生涯发展需要,在初中高年级适当安排延展和衔接内容,为学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做好准备。
四是学科间横向配合。注重学科之间知识内容的相互呼应,有效配合,防止简单交叉重复,形成各学科协同育人格局。
与原方案相比,新修订课程方案有以下三方面变化:
一是将原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名称改为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与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名称保持一致,完整体现课程方案功能。
二是将关于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的要求作为构建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逻辑起点和落脚点,阐述培养目标,反映人才培养规格和要求。
三是考虑到学生认知发展是从日常生活概念到准科学概念再到科学概念的过程,由综合到分化,对课程设置与实施进行调整。例如,小学一二年级开设艺术综合,替代音乐、美术分科课程;鼓励将小学一二年级道德与法治、劳动、综合实践活动与班队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等相关内容整合实施;将学科性质相近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整合为“科学”,保持与分科基本内容一致等。
以上信息,根据相关领导讲话与文章整理,最终以2021年底教育部颁布的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