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的发展变化英语作文
ComputerComputerisawonderfulmachine.It'sagreatinventioninmanyyears.Itdevelopsveryquickly.Thesmallestcomputerisasbigasanote-book.Wecallitpocketcomputer.Computerbecomesmoreandmoreimportantinmanyways.Ithastouchedthelivesofeveryone,evenpeopleinfarawayvillages.Ithelpsustodowithallkindsofinformationandwegetknowledgefromit.Itcangiveusalotfun.电脑计算机是一种奇妙的机器.这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在许多年.它非常迅速发展.最小的计算机是那样大的笔记本.我们叫它口袋里的计算机.电脑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在很多方面.它没有触及生命每一个人,即使一个人在遥远的村庄.它帮助我们与各种各样的信息,我们从它获得知识.它能给我们许多乐趣.
电脑的发展变化英文
1、CAD CAD中文全称是计算机辅助设计,英文为Computer Aided Design,指利用计算机及其图形设备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工作。 CAD技术作为杰出的工程技术成就,已广泛地应用于工程设计的各个领域。CAD系统的发展和应用使传统的产品设计方法与生产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目前CAD技术研究热点有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计算机支持的协同设计、海量信息存储、管理及检索、设计法研究及其相关问题、支持创新设计等。
2、CAM CAM中文全称是计算机辅助制造,英文为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是将计算机应用于制造生产过程的过程或系统。
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是通过计算机分级结构控制和管理制造过程的多方面工作,它的目标是开发一个集成的信息网络来监测一个广阔的相互关联的制造作业范围,并根据一个总体的管理策略控制每项作业。
电脑的发展变化阶段
一般将构成计算机的电子器件作为计算机发展的阶段性标志:
第一代:约1946到1958年间,这个时期构成计算机的主要逻辑元件是电子管,称为电子管时代。
第二代:约1959到1964年间。
第二代计算机用晶体管代替了体积庞大的电子管,人们将这一时代称为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第三代:约1965到1970年间,此阶段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这一时代称为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第四代:从70年代起,随着集成电路集成度的不断提高,采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作逻辑元件, 这一时代称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第五代:智能计算机的概念是日本政府于1982年提出的,目标是实现智能计算机。
这一目标至今尚未能直接促进计算机的更新换代。 答案补充 D.运算速度 答案补充 D.运算速度
电脑的发展演变过程
计算机未来发展的方向是:云计算、量子计算机、人工智能,目前这三项并驾齐驱,都在服务于社会的应用之中,但是他们最终的发展方向是强人工智能。
计算机是一个逻辑处理器,它跟我们的客观自然世界是相同的,我们的客观世界也就是一个基于逻辑因果关系的规则世界。在绝对的客观世界中存在即合理,所以当前的计算机已经大大解放了人脑的逻辑计算能力,在未来如果强人工智能的出现,当基础物理规则、分子化学反应式、生物DNA编码、以及人类社会的语言文化被强人工智能掌握的话,强人工智就能轻易的将物质世界的现象抽象为未来发展的规律。那时强人工智能将能预测未来,越在宏观层面其准确度越高。为什么说强人工智能在微观层面不能做准确预测呢?因为人是有自由意志的,有自我意识能动性,人本身就是一个强人工智能。所以人的选择往往在外界可以看来是非理性感性的,所以只有人的主观行为是可以规避大数据的。这也是人与传统机器的最大区别之处。人最大的能力就是自由意志,就是选择能力,人最大的责任是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这是宇宙进化到目前开出的最高权限,类似于人工智能的自我编程能力。
所以计算机未来的最终归宿就是拥有自我意识,或者超越人类。但这也是人类最担心的,所以人类的伦理会一直阻止这件事情的发生,因为没有人会制造一个自己不能控制的强大智能觉醒的机器,除非这个机器被人们囚禁在另一个世界。否则人工智能觉醒的那一天就是人类淘汰的那一天。
电脑的演变
互联网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第一个世界性的图书馆和第一个全球性论 坛。 它为用户提供了高效工作环境, 入网的电脑终端可以调阅各种信息资料。 人民可以通过 互联网进行娱乐与消费,听歌、看视频、购物。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上网终端已经不限于 台式电脑和移动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掌上游戏机,甚至谷歌开发出来的眼镜、手表 都可以上网。网络无处不在,网络无所不能。
电脑的产生与发展
短期内不会。
原因有三。
1、电脑的生产力在短期内还是大于手机。
无论电脑和手机从本质上来说,都属于人类所使用的工具。
从历史的发展规律来看,工具被完全取代,只有当旧的工具的生产力极其低下,而新工具生产力能够完全取代并在原有基础上存在极大发展和提升的情况下才会发生。
举例来说。农耕时代人民用手工劳作,比如织布,收割,播种,灌溉,而现代农业通过收割机、水利灌溉设备、自动化收割等机械现代化工具,不仅在业务流程上能够完全取代过去的手工作业,而且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那么在这种时候,我们说过去的手工劳作,生产力已经不能够与现有的社会发展相适应,新的机械化,现代化产业所发展出的工具淘汰了当地用的犁、牛和镰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在互联网的内部延伸出了移动互联网,网络也从电脑延伸到了手机。手机因为其便携和可移动性等诸多优诸建芳逐渐发成了人们除电脑之外又一必不可少的网络终端。
虽然手机的普及率不断上升,使用门槛越来越低,但不可否认的是短期内手机的生产力水平和电脑相比仍有差距,集中体现在计算、绘图、数据处理等方面的效率和实际展示效果。
2、电脑和手机的应用场景存在差异。
电脑经常作为固定工作站被使用。通常用作为工作、生活、娱乐使等固定在某一地点、某段时间较为稳定的进行某种业务操作。
手机与移动互联网联系较为紧密,使用场景不依赖于有线或无线网络(wifi)。在操作时间空间上不受限制,着重体现在碎片化、短时间的业务操作体验。
应用场景的不同注定了二者不能相互取代,经常出差的商务人士应该都是人手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再带一部手机。
为什么要这样配备呢?
想象一下,你刚给领导发过去一个PPT,领导说有个地方不合适要改一下,改完马上发过来。
你能边打电话编在手机上修改PPT吗?
不是说不能修改,只是手机上修改PPT那体验,你想想就知道有多揪心。
3、手机和电脑在定位上属于互补关系。
手机本身就是作为电脑的补充出现的。最初的电脑因为科技不发达,集成化较低,所以整个电脑看起来特别巨大,不方便移动,同时运算效率不高。
后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脑的芯片主板集成化越来越高,电脑也越做越小,越做越薄。
直到后来家用电脑问世,电脑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被分为了几大类。
有的用来做服务器,在CPU芯片,内存存储等方面着重优化设计;
有的用来家用、娱乐、办公等,着重体验显示效果运行内存,存储容量均衡配备;
有的注重移动办公、娱乐体验,后来就诞生了超级本超薄本之类的笔记本电脑。
那么再薄的笔记本,哪怕是11寸的笔记本电脑或者平板电脑,对于人的手掌来说都还是太大了。
因此手机就成了最好的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案。需求推动生产。因此手机的发展跟随着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日新月异,逐渐上升到了一个相对较高的层面。
因此我们看到其实手机和电脑是作为一个互补关系存在。
就像电视和电脑。
电视和电脑都是用来获取资讯的工具,但电视是早于电脑存在的。
我们通过电视获取资讯的方式属于被动获取,也就是说电视里播什么我们看什么;
而我们用电脑获取资讯是主动获取的方式,也就是说我们主动去搜索什么电脑就给我们显示什么。
即使电脑有着这么大的优越性,那么依旧在目前没有办法取代电视的存在。
电脑的发展变化历程
若按计算机所采用的微电子器件的发展,可以将电子计算机分成以下几代。(1)第一代计算机。第一代是电子管计算机时代(1946~1959年),运算速度慢,内存容量小,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编写程序。主要用于军事和科研部门的科学计算。(2)第二代计算机。第二代是晶体管计算机时代(1959~1964年),其主要特征是采用晶体管作为开关元件,使计算机的可靠性得到提高,而且体积大大缩小,运算速度加快,其外部设备和软件也越来越多,并且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应运而生。(3)第三代计算机。第三代计算机是小规模集成电路(Small Scale Integration,SSI)和中规模集成电路(Medium Scale Integration,MSI)计算机时代(1964~1975年),它是以集成电路作为基础元件,这是微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一大突破,并且有了操作系统。(4)第四代计算机。第四代计算机是大规模集成电路(Large Scale Integration,LSI)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VLSI)计算机时代(1975~1990年)。(5)第五代计算机。第五代计算机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Ultra Large Scale Integration,ULSI)计算机时代(1990~2005年),其主要标志有两个:一个是单片集成电路规模达100万个晶体管以上;另一个是超标量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6)第六代计算机。第六代计算机(2005年以后)是极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单片集成电路规模可达一亿到十亿个晶体管。希赛教育研究生院专家提示:在有些场合,将第四、第五、第六代计算机统称为第四代计算机。萊垍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