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复调音乐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仅供参考
一,巴洛克音乐
巴洛克时期从大约1600年到1705年开始,当时思想广泛,音乐领域有一些深远的进步。在巴洛克时期,节奏特别强烈,活泼,连续和迭代。它在旋律,持续发展中很活跃,并且经常用颤音和其他装饰声音技术装饰。复调和多旋律用于结构。在速度和强度方面,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首次使用"灵活"和"奥斯特"这两个词标记了乐谱的速度。它的特点是"逐步的力量变化"。是一个统一的弱段,后面是一个统一的强段。
例如,巴洛克时期代表巴赫。他的风琴音乐将科学与诗歌,技巧和情感,精湛的技巧和高尚的思想相结合,使过去的复调音乐充满活力。
二,古典时期音乐
人们普遍认为古典时期的音乐始于1750年(巴赫逝世之年),并于1827年(贝多芬去世的那一年)结束。款式严谨典雅,简约庄重,准确。在古典时期,音乐强调形式,美,秩序和逻辑,同时它具有大胆的游戏,创造力和幻想的情感。
在节奏方面,作为整体音乐的一部分,它被视为"极其微妙和敏锐"。在旋律中,旋律被认为是古典和浪漫音乐的"灵魂"。
在力量方面,它与巴洛克时代的"逐步改变力量"不同。相反,它被强度的另一个变化所取代,即一个段落中强弱声音的突然和剧烈变化。
三,浪漫时期音乐
浪这段时间包括从19世纪大部分时间开始并始于20世纪的艺术革命,并以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人们理想的幻灭而告终。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各地的民主和个人主义精神不可避免地反映在艺术中。诗人画家和音乐家喜欢主观性和内在表达,而不是客观性和形式。
2. 复调音乐的基本特点
文艺复兴是西欧近代三大思想解放运动,在这时期,音乐的特点是逐渐变化的。早期文艺复兴音乐作品主要是对第三间隔的依靠作为和音。从12世纪开始的复调音乐在整个14世纪变得更为细致而不依靠声音的表述。15世纪初的音乐趋向简单,声音致力于平滑。到16世纪开始转向古典流派。
14世纪,欧洲中世纪的封建主义制度和理想开始衰退,骑士制度、神圣罗马帝国和教皇统治的普遍的权威走向衰落。
哥特式大教堂建筑艺术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经院哲学受到蔑视。社会和经济生活的中心从封建贵族的城堡和采邑转向城市。
城市中手工业生产获得发展,商业贸易日趋发达。中世纪后期的半停滞的、地方化的、非赢利性的经济,逐渐过渡到充满活力的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西方历史上一个新的文明时期开始了。它被称做文艺复兴,约从1300年持续到1650年。
文艺复兴的一些音乐理论家则借助古代的音乐理论来支持自己的一些新的音乐理论观点。瑞士理论冢海因里希·格拉瑞安(HeinrichGlarean,1488-1563)在他的《十二调式》(1547)中,在中世纪8种调式基础上又增加了4种新调式——结束音在A上的爱奥利亚(aeolian)和副爱奥利亚(hypoaeolian),结束音在C上的伊奥尼亚(lonian)和副伊奥尼亚(hypoionian),从而以12种调式取代了传统的八调式系统。他自称已重新建立了阿里斯多塞诺斯的调式体系。
意大利作曲家、理论家维森蒂诺则更为激进。他在《现代实践中的古代音乐体系》(1555)中试图证实,“不仅古代的自然音体系应该存在,而且古代的半音和等音也同样是合理有效的,并阐述在当代复调音乐中如何应用它们”。
16世纪的最后几十年,在卡梅拉塔会社的学者和艺术家“所写的关于古代音乐性质和情感说的一系列论文中,古典复兴的精神依然强烈,它们为这一时期的作曲家对戏剧性的诗歌进行富有表情的谱曲的试验提供了理论基础,而正是这一试验导致16世纪末歌剧的诞生”。
尽管文艺复兴的音乐具有明显的世俗化的倾向,但是仍然与宗教保持着密切的联系。15世纪,音乐家一般服务于国王或贵族的小教堂(chapel)、教皇的小教堂或大教堂的唱诗班。小教堂是宫廷中主要的机构之一。
为了在宗教仪式中进行各种宗教音乐的演出,教堂需要歌手、作曲家和音乐作品。服务于宫廷的乐师有教士和游吟艺人两类。前者至少是低级教士,后者一般是俗人。
15世纪的作曲家仍然主要是教士类型的音乐家。他们在教堂的学校里受过训练和教育,多数人被培养为歌手,少数成为作曲家。游吟艺人多是演奏乐器的乐手,他们的演奏技艺是以师徒的方式传授的。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音乐风格和创作技法有了新的发展。文艺复兴的音乐作为中世纪音乐的进一步延续,它继承了中世纪已积累起来的一些音乐成果,另一方面面临着新的社会环境和时代精神,它在传统基础上又有一系列新的突破和发展。
在15世纪的欧洲的音乐舞台上,来自欧洲大陆北方低地的勃艮第作曲家和法—佛兰德作曲家及英国作曲家占据主导的地位,他们培育了一种以宗教体裁为中心的泛欧洲性的音乐风格。
源自14世纪的等节奏经文歌的数量逐渐减少,而定旋律的弥撒套曲成为重要的音乐体裁。15世纪30、40年代文艺复兴音乐风格的一些新的倾向已出现,如三度、六度音程作为协和音程被广泛接受,经文歌和弥撒曲逐渐从三个声部扩展到四个声部的织体,复调模仿手法被偶尔使用。
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年,欧洲的音乐创作有了重要发展。尽管定旋律的创作方法仍然被使用,但是作曲家们开始以一些音乐动机作为音乐的最小的单位形成相互关联的乐句来构成一首作品,模仿手法被系统地运用,在以复调模仿为主的作品里间或出现对比性的和声式织体部分的安排被普遍采用。对于丰满和声的追求和模仿手法的采用,使音乐的各个声部相互协调显得重要起来。
从中世纪延续下来的在已有的固定声部基础上,先构成一个二声部的框架(固定声部与高声部),其他声部再依次添加上去的创作方法退居次要,而几个声部同时创作的新方法逐渐成为主流。意大利音乐理论家彼德罗·阿龙(pietroAaron,1489-1545)在1524年的一篇论文中推荐了这种新的方法。
3. 复调音乐的发展历程与特点是什么
奥尔加农,华丽奥尔加农(包含圣-马夏尔复调和孔波斯泰拉复调),第斯康特,圣母乐派的复调----孔杜克图斯,经文歌。
一种“多声部音乐”。作品中含有两条以上(含)独立旋律,通过技术性处理,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的音乐就叫做复调音乐。复调音乐拥有漫长的历史,在中世纪的教会圣咏中,就有了最早的复音音乐,诗班在唱颂歌的时候各自在不同的声部上吟唱不同的旋律。其后尼德兰的荷兰乐派进一步发展出复音的理论和写作技术。当中的作曲家纪尧姆·迪费(Guillaume Dufay,1400-1474)创立了“四部和声”的写作和技巧。为后来的对位法理论开辟出完善的道路。
4. 概述西方复调音乐的发展历程
西方早期复调音乐是以格列高利圣咏为固定调形成的一种多声音乐形式.复调音乐产生以后,深深地影响了西方艺术音乐的创作;唤醒了作曲家们对作曲技法的理性思考,引领着西方音乐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呈现给人们一个崭新的音响世界;复调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孕育了现代调性和声的胚胎.复调音乐在西方音乐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以其艳丽的风姿,展现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5. 复调音乐的发展历程与特点作文
复调可以从不同的层面来诠释,由浅入深:
一、织体的对比和模仿
对比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旋律同时出现进行鲜明的对比
模仿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的旋律先后出现进行有机的重复
二、承载的时间与空间
多个相同旋律的先后出现体现了音符在时间里的发展和趋向
多个不同旋律的同时出现体现了音符在空间上的立体和架构
三、形式的纵向与横向
同一时间的不同旋律会引发音符在纵向交错中的对立形象
不同时间的相同旋律可强调音符在横向发展中的积持续能量
四、宗教音乐的世俗化
早期的欧洲古典音乐大多出现于教堂,也因其自身本质的严谨规则而得意传。而早期的复调音乐又是以简单的模仿开始的,在经历长期历史的沉淀后,音符中教会的规则渐渐淡化,通过奥尔加农、迪斯康特、考普拉、克劳苏拉等一系列的演变之后,世俗的音乐审美逐渐成为人的思想主流,又在文艺复兴复苏中,渐渐磨灭了中世纪的封建与统治,从而人的思想逐步胜出,音符中的规则与思想也随之从神灵统治进入人类自由。
五、文化的侵略与思想的解放
说到底,音符是人创作的,即便是神的音乐,那也是人写的,只是在中世纪的特定时间内,人类的思想收到了完全的禁锢,因而不敢有自己的想法见解,于是便一味的尊崇神的福音。音符中的尊崇体现于对神的音符的模仿,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中必定会渗透一些人的思想,比如圣咏声部的修饰与扩展直到其神圣地位的下降与消亡。人们便是通过对先完全服从-到轻微调整-再到逐渐变化-最终将其消灭这一漫长的沉淀过程来对宗教音乐的思想进行颠覆的。因而模仿不仅仅是单纯的学习,而是通过模仿取得信任,潜移默化的侵略,悄然无息的颠覆,以便最终解放人类的思想。
6. 复调音乐的发展历程与特点是
1、单声部音乐:只有一个旋律的乐曲如无伴奏的独唱、独奏、齐唱等;
2、复调音乐:是在和谐的前提下,几个曲调参差进入,它们既相互配合又独立发展的一种乐曲,复调音乐在巴赫手中,达到了高度完美的境界。
3、主调音乐:是指一个声部演奏主旋律,其余声部用和声给主旋律陪伴奏的一种音乐。海顿是主要代表人物。
4、纯音乐--是完全靠音乐语言,而不是借用任何标题来表达作品的内容。
5、标题音乐--是根据一定的主题构思并用标题暗示中心内容的器乐曲。
6、轻音乐--指轻快活泼、通俗动听、结构短小的音乐,是与严肃的古典音乐相对而言的。
7、爵士音乐--是一种通俗的舞曲性质的音乐。
7. 复调音乐的发展由来
被称为音乐之父、复调音乐的集大成者是巴赫。
作为复调音乐大师,在巴赫数以千计的作品中,像《B小调弥撒》和《马太受难曲》这样宏伟的声乐作品以及《勃兰登堡协奏曲》、乐队组曲、室内乐《赋格艺术》、《音乐的奉献》和数量浩繁的管风琴曲,很多都代表了巴洛克复调音乐创作的最高成就。它们在巴赫逝世后曾长久被忽视,但1829年门德尔松在柏林指挥《马太受难曲》的一系列演出,唤醒了人们对巴赫的热情。门德尔松对巴赫的热情并不限于这一部作品,如今为很多音乐爱好者所熟悉的巴赫的《D小调第一羽管键琴协奏曲》,也是在长久的湮没无闻后,于1832年由门德尔松作为钢琴家在莱比锡再度演奏,使之重见天日。舒曼赞叹这首协奏曲是“最伟大的杰作之一”。
8. 复调音乐的发展脉络
我们可以把文艺复兴时期的复调音乐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15世纪初):勃艮第乐派,代表作曲家杜费、班舒瓦 2、第二阶段(15世纪中后期):佛兰德斯乐派,代表作曲家奥克冈、若斯坎、拉索 3、第三阶段(16世纪中叶):罗马乐派,代表作曲家帕勒斯特里那 4、第四阶段(16世纪下半叶):威尼斯乐派,代表作曲家维拉尔特、A.加布里埃利、G.加布里埃利 复调音乐,一种“多声部音乐”。作品中含有两条以上(含)独立旋律,通过技术性处理,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的音乐就叫做复调音乐。复音音乐拥有漫长的历史,在中世纪的教会圣咏中,就有了最早的复音音乐,僧侣们在唱颂歌的时候各自在不同的声部上吟唱不同的旋律。其后尼德兰的荷兰乐派进一步发展出复音的理论和写作技术。当中的作曲家杜飞(GuillaumeDufay,1400-1474)创立了“四部和声”的写作技巧,为后来的对位法理论开辟出完善的道路。
9. 复调音乐产生于哪个时期
《音乐的奉献》、《赋格的艺术》、《哥德堡变奏曲》、《平均律钢琴曲集》、《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等。复调音乐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旋律同时进行的音乐。在巴洛克时期,复调音乐是主要的思维形式
巴赫被认为是最伟大的复调作曲家。在后来的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虽然作曲家大部分是以主调音乐为主,但是在他们的作品中也有复调的部分,可以说任何一位作曲大师都应当掌握了复调技术。